佛法點滴: 釋氏
本意是指釋迦氏族,後為出家人、佛教徒或佛門之泛稱。原謂出家僧尼須捨其本姓,改以「釋」為姓,故以「釋氏」為出家人之泛稱。此係東晉•道安法師所首倡。
佛法初來中土時,境內之外國沙門多以國家、種族之名為其名號之首字;例如安世高法師,是安息國人,名清,字世高,以安世高之名著稱於世。其姓蓋從其出身地,故稱安,因而有安侯、安世高之稱。而中國漢僧則用俗姓,或依師之姓為姓。至東晉道安法師主張凡出家為僧,是繼承釋迦牟尼佛種姓,故應皆以釋為姓,即姓「釋」。當時未獲一般承認,爾後《增一阿含經》譯出,該經卷廿一云(大正 2•658c)︰「四大河入海已,無復本名字,但名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為四﹖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種,於如來所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無復本姓,但言沙門釋迦子。」
道安法師之說與此經之說,意義與大略相符。從此,出家人「以釋為姓」遂成常規。如梁、唐、宋、明各朝高僧傳,以及日本之《元亨釋書》、《本朝高僧傳》等書所收錄之諸僧皆冠有釋姓。其後釋氏乃成為僧尼的通稱,又逐漸引申為佛教徒或佛門之泛稱。
日本至明治五年(西元 1872 年)時,下令僧尼皆須復俗姓,其制遂廢。七年,更被編入一般民戶,「釋氏」之制乃告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