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及其教法
佛陀教育電子報
 

佛法點滴: 毘婆舍那

    又作毘缽舍那。華譯為觀,即觀察或觀見事理的意思。涅槃云:毗婆舍那,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起信論元曉疏下曰:「奢摩他,此云止。毘缽舍那,此云觀。」
慧琳音義十八曰:「毘缽舍那,唐云觀。」
涅槃經疏十二曰:「毘婆舍那,此翻為觀,亦云見。」
慧苑音義上曰:「毘缽舍那,此云種種觀察,謂正慧決擇也。」

  毗缽舍那總的差別有四種:一、簡擇諸法,二、最極簡擇,三、普遍尋思,四、周審觀察。

一、簡擇諸法,即緣諸法盡所有性的觀行:盡所有性,即蘊處界的事邊際相。
二、最極簡擇,即緣諸法如所有性的觀行:如所有性,即四聖諦、十六行相、真如、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空、無願、無相。
三、普遍尋思,即由有分別作意,隨尋思行慧思量推察所聞所受持的法相。
四、周審觀察,即委細推求,就是以隨伺察行慧,審細觀察所聞所受持的法相。

  如是四種觀行,為欲對粗相結故,依淨行所緣境界而修;為欲制伏諸顛倒故,依善巧所緣境界而修;令無倒心善安住故,依淨惑所緣境而修。

如<瑜伽師地論>第三十卷說:「於諸法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種毗缽舍那。
云何名為能正思擇?謂於淨行所緣境界,或於善巧所緣境界,或於緣所緣境界,能正思盡所有性。
云何名為最極思擇?謂即於彼所緣境界,最極思如所有性。
云何名為周遍尋思?謂即於彼所緣境界,由慧俱行有分別作意,取彼相狀周遍尋思。
云何名為周遍伺察?謂即於彼所緣境界,審諦推求周遍伺察。」

淨行所緣有五種:
 一、不淨所緣境,對治多貪行。
 二、慈悲所緣境,對冶多瞋行。
 三、緣起性所緣境,對冶多痴行。
 四、界差別所緣境,對治驕慢行。
 五、入出息念所緣境,對治尋思行。
由觀這五種所緣,可以對冶貪等粗重相結。

善巧所緣亦有五種:
一、蘊善巧,二、界善巧,三、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

  令於諸法遠離無因生,不平等因生,是緣起善巧觀。於諸法了知因果相稱攝受生,是處非處善巧觀。由這五種善巧觀,能對冶諸顛倒妄執。淨惑所緣,即依世間道觀下地粗性,上地靜性,能制伏煩惱不起現行;觀真如及四聖諦,能永淨煩惱;是名淨惑所緣。

  又奢摩他毗缽舍那建立四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