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點滴: 毘婆舍那
又作毘缽舍那。華譯為觀,即觀察或觀見事理的意思。涅槃云:毗婆舍那,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起信論元曉疏下曰:「奢摩他,此云止。毘缽舍那,此云觀。」慧琳音義十八曰:「毘缽舍那,唐云觀。」
涅槃經疏十二曰:「毘婆舍那,此翻為觀,亦云見。」
慧苑音義上曰:「毘缽舍那,此云種種觀察,謂正慧決擇也。」
毗缽舍那總的差別有四種:一、簡擇諸法,二、最極簡擇,三、普遍尋思,四、周審觀察。
一、簡擇諸法,即緣諸法盡所有性的觀行:盡所有性,即蘊處界的事邊際相。
二、最極簡擇,即緣諸法如所有性的觀行:如所有性,即四聖諦、十六行相、真如、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空、無願、無相。
三、普遍尋思,即由有分別作意,隨尋思行慧思量推察所聞所受持的法相。
四、周審觀察,即委細推求,就是以隨伺察行慧,審細觀察所聞所受持的法相。
如<瑜伽師地論>第三十卷說:「於諸法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種毗缽舍那。
云何名為能正思擇?謂於淨行所緣境界,或於善巧所緣境界,或於緣所緣境界,能正思盡所有性。
云何名為最極思擇?謂即於彼所緣境界,最極思如所有性。
云何名為周遍尋思?謂即於彼所緣境界,由慧俱行有分別作意,取彼相狀周遍尋思。
云何名為周遍伺察?謂即於彼所緣境界,審諦推求周遍伺察。」
一、不淨所緣境,對治多貪行。
二、慈悲所緣境,對冶多瞋行。
三、緣起性所緣境,對冶多痴行。
四、界差別所緣境,對治驕慢行。
五、入出息念所緣境,對治尋思行。
由觀這五種所緣,可以對冶貪等粗重相結。
善巧所緣亦有五種:
一、蘊善巧,二、界善巧,三、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
又奢摩他毗缽舍那建立四種道:
- 一類行者,已得奢摩他,未得毗缽舍那:
這就是已得世間定的行者,由於未得簡擇諸法的慧, 乃依奢摩他進修聖教所有性和如所說簡擇諸法盡所有性的毗缽舍那道。
- 一類行者,已得毗缽舍那,未得奢摩他:
這是已得聖教聞思二慧,或修慧中的勝解作意,乃至方便究竟作意位。 而未證得三摩地。這類行者,即依聞思慧而進修奢摩他道。
- 一類行者,未得奢摩他,亦未得毗缽舍那:
這一類行者,必須由聽聞正法,如理作意, 宴坐往心,專心制伏昏沉掉舉,雙修二道。 - 一類行者,已得奢摩他和毗缽舍邢:
這一類行者,則能止觀二道和合平等雙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