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點滴: 佛法點滴
精進
不雜曰精,無間名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又曰「勤」,謂人直心向道,勤行眾善,無有懈怠,心心相續,不自放逸也。
《唯識論》六曰:「勤謂精進,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
《輔行》二曰:「於法無染曰精,念念趣求曰進。」
《慈恩上生經疏》下曰:「精謂精純無惡雜故,進謂昇進不懈怠故。」
《華嚴大疏》五曰:「精進,練心於法名之為精,精心務達目之為進。」
《維摩經》佛國品曰:「精進是菩薩淨土。」
精進是修行的必備要素,是修證開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大乘百法中善心所之一。在佛法中有多處提到精進,例如:「精進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一。而在三十七道品中,則有:
- 精進如意足,為「四如意足」之一。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願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 精進根,為「五根」之一。謂既信四念處正觀及諸助道善法,倍策精進,勤求不息,是名精進根。
- 精進力,為「五力」之一。謂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時,若精進根增長,則能除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法,是為精進力。
- 精進覺支,為「七覺分」之一。謂修諸道法之時,善能覺了不行無益苦行,而於真正法中,常能用心專一,無有間歇,故名精進覺分。
修菩薩行者,於諸梵行,念念進修,精勤無怠,則有十種利益(精進的十種利益):
一、他不折伏 謂菩薩慧解精勤,行業成就,則不為一切邪論妄計之所折伏也。
二、得佛所攝 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則為諸佛之所攝受而不捨也。
三、為非人護 非人即鬼神之類,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於一切時處,鬼神之類,悉加衛護也。
四、聞法不忘 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則於所聞之法,常能憶持而不忘失也。
五、未聞能聞 謂菩薩於諸梵行,勇猛精進,樂法之心,無有厭足,則昔所未聞,今皆得聞也。
六、增長辯才 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則法義皆通,辯才增長,隨問隨答,皆無疑礙也。
七、得三昧性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則身心寂靜,定性現前,不為世相之所變遷也。
八、少病少惱 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雖晝夜不息,而善能調適身心,是以常得輕安,少病少惱也。
九、得食能消 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而於飲食,不節不恣,是以食已即消,而無停滯之患也。
十、如優缽羅華 梵語優缽羅,華言青蓮花。以其出於淤泥,而不染污,世人見之,即生希有之想,謂菩薩於諸梵行,精進無怠,雖處生死,不為煩惱之所染著,猶如此花,見者亦生希有之心也。
若發菩提心,即當修習善業,晝夜禪誦,不令放捨,遠離一切懈怠心;若修菩薩行,即當一心勇猛,安住止觀(止息散亂,觀照昏沉),毋令退失。如經所說,繫心觀於真諦(諦審諸法皆即真空),設使頭上火然,終不放捨,是名精進。
(案漢書,召屬縣長吏,選精進掾史。注:精明而進趣也。此為精進二字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