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及其教法
佛陀教育電子報
 

華嚴宗四師之首~棗柏大士

  華嚴宗以李通玄、子璿、淨源、義和等為四師。其中,李通玄(西元 635 ~ 730 年)是唐代華嚴學者。王族出身,淪州(今河北省淪縣東南)人,或謂滄州(河北滄縣)人,世稱李長者,又稱棗柏大士。

  長者青年時鑽研易理,到四十餘歲時,專攻佛典,潛心《華嚴》。當時正值《八十華嚴》譯成,於開元七年(西元 719 年)春,他攜帶新譯《華嚴經》到太原盂縣西南同潁鄉大賢村高山奴家,造論闡明經義。三年足不出戶,據說每天早晨只食棗十顆、柏葉餅一枚,由此世稱『棗柏大士』。他後來攜帶論稿移居神福山原下的土龕(即太原壽陽方山土龕)繼續撰述,經過五年告成。這就是《新華嚴經論》四十卷。繼而又作《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開元十八年(西元 730 年,一說開元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圓寂,壽九十六歲。宋徽宗賜號「顯教妙嚴長者」。

  他的著述除上述兩種而外,還有《會釋》七卷(後附論文)、《略釋》即《華嚴經中卷大意略敘》一卷、《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均現存。此外還著有《十玄六相》、《百門義海》、《普賢行門》、《華嚴觀》,又,《十門玄義排科釋略》一卷、《眼目論》一卷及諸詩賦均散佚。

  《新華嚴經論》在李通玄長者死後四、五年,才由僧人廣超等傳寫弘通,到了宣宗大中(西元 847 ~ 859 年)年中,福州開元寺比丘志寧又將論文會入經文之下,成一百廿卷,後又經思研整理,稱為《華嚴經合論》,就流傳得更普遍了。宋‧戒瓖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要解》一卷,便是依據長者的學說而輔以澄觀的學說而作。又有關於他的《合論》提要之書,有明‧李贄作的《華嚴經合論簡要》四卷、明‧方澤作的《華嚴經合論纂要》三卷。

  長者在智儼、法藏一系以外,別樹一幟,於華嚴一宗傳統的學說,有不少的變更,如志寧在〈華嚴經合論序〉中說︰「其論所明,與諸家疏義稍有差別。」長者自己也說他的分宗立教,和先德所立有少分不同。但大體仍不出法界圓融的義旨。他在《新華嚴經論》的卷首,立十門解釋《華嚴》一經的義旨。這十門都是自出機杼,特別是所立十宗、十教的教判,和法藏一系的五教十宗說迥不相同。

  李通玄長者的《新華嚴經論》中有不少獨創的見解,所以能於賢首、清涼等華嚴宗師的著述外別樹一幟。而論中應用《易經》的思想來解釋《華嚴》,也是引起學者注意並促使此論推廣、流行的一個因素。

‧摘錄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