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及其教法
佛陀教育電子報
 

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師

  隋代僧(西元 561∼632 年)。臨海章安(浙江臨海)人。俗姓吳。字法雲。名灌頂。世稱章安大師、章安尊者。

  父夭早亡。母親鞠養。始生三月(陳文帝天嘉二年生)。能隨母稱三寶名。有僧(攝靜寺慧拯法師)過門。聞而歎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為字。七歲從慧拯出家。日記萬言。年二十受具足戒。天縱慧解。一聞不忘。慧拯入滅後,於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西元 583 年)至天台山修禪寺謁智顗。承習天台教觀。稟受觀法。研繹既久。頓蒙印可。因為侍者。隨所住處。所說法門。悉能領解。禎明元年。隨智者止金陵光宅寺聽講法華。隋開皇十三年(隋文帝)夏。受法華玄義於江陵玉泉寺(時年卅三)。十四年夏。受圓頓止觀。至於餘處講說。聽受之次。悉與結集。大小部帙。百有餘卷。傳諸未聞。皆師之功也。隋開皇十七年(西元 597 年)。智顗示寂。師奉遺物。獻貢晉王廣。王遣官送返。並為智者設千僧齋。始用工造國清寺。仁壽元年。晉王為皇太子。師與智璪。奉表至長安稱賀。并謝造寺。右庶子張迪。宣令問智者亡後靈異。對以五事。皇太子悲喜交至。遣散騎常侍張乾震。入山設千僧齋。二年四月。遣揚州參軍張諧。入山宣令慧日道場之道莊、法論二師。於東宮講淨名經。全用智者疏文判釋。可令寺眾諳委法華玄義者。齎疏入京。眾推大師隨使應令。八月。遣使送師還山。煬帝大業十年(時年四十五)著涅槃玄義二卷、疏二十卷。

  隋末兵興。寇盜群起。師有文云:推度聖文凡歷五載。何年不見兵火。何月不見干戈。菜食水齋。冰床雪被。其勞苦有若此云云。

  晚年住會稽稱心精舍。講說法華。郡中有嘉祥吉藏。先曾疏解法華。聞章安之道。廢講散眾。投足請業。深悔前作之妄。

  貞觀六年八月七日示寂於國清寺。世壽七十二。僧臘五十二。初示疾。室有異香。臨終命弟子曰。彌勒經說。世尊入滅。多爇名香。其煙如雲。汝今可多焚香。吾將去矣。因委曲遺誡。辭理甚切。忽起合掌。如有所敬。發口三稱阿彌陀佛。低身就臥。累手當心。色貌歡愉。奄然而逝。舉體柔軟。頂暖經日。追諡總持尊者。以其月九日窆于寺之南山。遠近奔號。諠震林谷。

  嘗有同學智晞。顗之親度。清亮有名。先以貞觀元年卒。臨終云。吾生兜率矣。見先師智者。寶坐行列皆悉有人。惟一座獨空。云。卻後六年灌頂法師昇此說法。焚香驗旨。即慈尊降迎。計歲論期。審晞不謬矣。

  居國清寺時。有老父染疾。百藥不瘳。其子奔馳入山。祈救於師。師即焚香轉法華經。病者聞香入鼻。其疾遂愈。又。樂安嶺南曰安洲。溪流湍急。歲常溺人。師誓之曰。若此溪坦平。當於此講經。旬浹之間。白沙遍涌。平如玉鏡。乃講光明、法華。以答靈惠。又。嘗於攝靜寺講涅槃經。群盜突至。見寺門旌旗耀日。神兵執仗皆長丈餘。賊眾大驚。奔走潰散。俗因稱為山兵寺。每誦經宴坐。常有天華飄墜其側。嘗於佛隴。講暇攜引學徒。累石為塔。別須二片用搆塔門。弟子光英。先以車運一石。咸疑厚大。更欲旁心復勞人力。師舉杖聊撝。前所運石。颯然驚裂。遂折為兩段。厚薄等均。用施塔戶。宛如舊契。若斯靈應。其相寔多。

  師智解辯才絕倫。能領持智顗之遺教。如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等。集記大小部帙百餘卷。以傳後世。今日智者大師之教文不墜。全仗師之力。後世尊為東土天台宗第五祖。著有大般涅槃經玄義二卷及經疏卅三卷、觀心論疏五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一卷、國清百錄四卷。以上現今尚存。另有仁王經私記三卷、仁王疏四卷等已散佚。

•摘錄自•《天台九祖傳》、《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