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及其教法
佛陀教育電子報
 

天台宗三十祖∼幽溪傳燈大師

  明代中興天台宗之僧人。明世宗嘉靖卅三年生(西元 1554 年),浙江衢州府西安縣人,俗姓葉,字無盡,號有門。少年投禮進賢映庵禪師剃染,後隨百松真覺法師聽講《法華》,學天台教觀。明神宗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問百松楞嚴大定之旨,見百松瞪目周視,忽而契入,百松大師授以金雲紫袈裟。十五年,卜居天台山幽溪高明寺,立天台祖庭,教授學徒,兼研習禪及淨土,世稱幽溪大師。師常開講席,嘗於新昌石山寺大佛前任「豎義」一職時,講學之際,闔眾齊聞天樂之鏗鏘,講畢乃寂。又屢修法華、大慈、光明、彌陀、楞嚴等諸懺,每歲修行四種三昧,身先率眾,精進勇猛。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高唱經題二回,泊然而寂,世壽七十五。

  其所撰「淨土生無生論」,融會天台宗三觀之旨,闡揚淨土法門。神宗萬曆廿五年,撰「楞嚴經玄義」四卷,續出「天台山方外志」卅卷、「楞嚴經圓通疏」十卷、「性善惡論」六卷、「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二卷、「維摩經無我疏」十二卷、「天台傳佛心印記註」二卷及「淨土法語」、「觀經圖頌」等。註「楞嚴」、「維摩」等經,著述態度甚為嚴肅,每下筆必披戒衲。前後應講席七十餘期。

  大師宣揚天台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天台傳佛心印記註」、「天台山方外志」、「性善惡論」等。其中《性善惡論》一種,著重闡發了宋以來天台宗所謂「性惡法門」的思想。其中心思想為︰「蓋台宗之言性也,則善惡具,言修也,而後善惡分。乃本具佛界為性善,本具九界(指菩薩、聲聞、緣覺及六道︰天、人、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為性惡;修成佛果為修善,修成九界為修惡。」同時,他反覆強調天台宗性具善惡論與儒家性善、性惡之論的不同。

  大師同時兼研淨土、禪宗。「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則以天台圓教中道第一義諦來闡釋淨土教理,其自序中云:「意以極樂依正為妙有,一心持名為真空。微真空而莫能證於極樂之妙有;微妙有而莫能顯於此心之真空。所謂不思議假非偏假,真空不空非但空;合是二者而行之,則圓中圓滿非但中之道成。是故命為鈔焉。」又《淨土法語》一篇,均受到明代淨土學者的高度稱讚。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及《天台教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