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雲門宗創始人~雲門文偃禪師
(864 ~ 949) 唐末五代僧。為雲門宗之祖。蘇州嘉興人,俗姓張。法名文偃。幼懷出塵之志,從嘉興空王寺志澄出家,侍志澄數年,未久,至毘陵壇受具足戒。遍覽諸經,深究四分律。後至睦州(浙江建德)參學於道明門下。經數載,盡得其道。又謁雪峰義存,依住三年,受其宗印。後歷叩諸方,參究玄要,聲名漸著。後梁乾化元年(九一一),至曹溪(廣東)禮六祖塔,後投於靈樹如敏會下,如敏推為首座。貞明四年(九一八)如敏示寂,師嗣其法席,主持靈樹寺。同光元年(九二三),於雲門山創建光泰禪院,道風愈顯,海眾雲集,法化四播。後漢劉王嘗迎至內廷叩問宗要,師酬答如流,王益崇仰之,隱帝乾祐元年(九四八),南漢王劉龔敕賜「匡真禪師」。二年四月十日上表辭王,垂誡徒眾,端坐示寂,世壽八十六,僧臘六十六。弟子遵其遺囑,安遺體於方丈中。北宋乾德四年(九六六),迎靈軀於內廷供養月餘,太祖復追諡「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師於靈樹、雲門二寺力弘禪旨。其機鋒險峻,門風殊絕,世稱「雲門文偃」。於化導學人時,慣以一字說破禪旨,故禪林中有「雲門一字關」之美稱。此外,亦常以「顧、鑒、咦」三字啟發禪者,故又有謂之為「雲門三字禪」者。嗣法者有實性、圓明、明教、道謙、智寂、義韶等八十八人。著有法語、偈頌、詩歌等,由門人守堅編錄為《雲門匡真禪師廣錄》三卷及《語錄》一卷行世。
雲門三字禪,指文偃禪師以「顧、鑒、咦」三字啟迪禪者。《碧巖錄》卷一云(T48‧P.146a)︰「雲門尋常愛說三字禪,顧鑒咦。」此中,「顧」謂顧己,或自我反省;「鑒」謂鑒人,或自我鑑戒;「咦」謂領悟言詮不能及,思路不能到的玄旨,或指超絕一切,於孤峰頂上宴坐自適的境界。
雲門三句,文偃禪師用以接化學人之三種語句,即: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三句。五家宗旨纂要卷下:「雲門示眾云:『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作麼生承當?』眾無語。自代云:『一鏃破三關。』後德山圓明密禪師遂離其語為三句: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函蓋乾坤」,指絕對之真理充滿天地之間,且函蓋整個宇宙。「目機銖兩」,為斷除學人之煩惱妄想,謂應超越語言文字,於內心頓悟。「不涉萬緣」,對參學者應機說法,為活潑無礙之化導。此三句若依大乘起信論之理詮釋之,則第一句為「一心門」,第二句為「真如門」,第三句為「生滅門」。後,德山緣密(雲門之法嗣)取雲門三句之觀念,而改其語為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稱為德山三句,廣為雲門宗所用,稱之為雲門劍、吹毛劍。德山嘗以三句示眾,五燈會元卷十五(卍續138‧P.281下):「若辯得出,有參學分;若辯不出,長安路上輥輥地。」意謂掌握其含意,即可求得解脫。
若就現代哲學之思辯方式而言,雲門三句係以其內在根本之絕對為主體,表現出一套辯證歷程之三方面:
媫就普遍性言,無所不在,函蓋宇宙全體。
婣就超越性言,乃截斷眾流,超越宇宙,非吾等所能觸及、窮盡者。
㛦就作用言,乃順機接引,隨波逐浪。禪學各宗所共有之特點即在於此種永無止境之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