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利弗尊者最小的弟弟
不管是村落或林間,平地或丘陵,
阿羅漢居住的地方,一切安樂。
(偈 98)
離婆達是舍利弗最小的弟弟,也是兄弟中唯一沒有出家的人。他的父母根據當時的習俗,急著要他趕快結婚。所以在離婆達還很年輕時就安排他和一年輕女子成親。婚禮當天,賓客中有位高齡一百二十歲的女士,離婆達看見她時,就明白世事不離生、老、
病、死的變化,於是決定像長兄舍利弗一樣出家。他就離開家庭,直接到一處有三十位比丘的精舍去。而舍利弗已經事先請求這些比丘,如果離婆達提出願望時,就讓他成為沙彌,離婆達因此順利成為沙彌。
這些比丘給離婆達一個禪修的題目,他於是離開精舍到遙遠的林子裡去禪修。結夏安居結束時,離婆達就證得阿羅漢果。這時候,舍利弗請佛陀允許他去見離婆達,佛陀說他也要去。所以,佛陀、舍利弗、尸婆離和諸位比丘就一齊前去探視離婆達。
這段路程很長,而且路況不佳,人煙也很少,但天神們供應了所有的必需品。離婆達知道佛陀要來,也預先安排。他運用神通,為佛陀造了一座特別的精舍,並為其他比丘安排適當的居處,使眾人在停留期間能夠安住。
律學要略(5)
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儀法會講萬泉記錄
沙彌戒:——沙彌戒諸位已知道了吧?此乃正戒,共十條。其中九條同八戒,另加手不捉錢寶一條,合而為十。但手不捉錢寶一條,平常人不明白,聽了皆怕;不知此不捉錢寶是易持之戒,律中有方便辦法,叫做「說淨」,經過說淨的儀式後,亦可照常自己捉持:最為繁難者,是正戒十條外於比丘戒亦應學習,犯者結罪。我初出家時不曉得,後來學律才知道。這樣看起來,持沙彌戒亦是不容易的一回事。
沙彌尼戒:——即女眾,法戒與沙彌同。
式叉摩那戒——梵語式叉摩那,此云學法女;外江各叢林,皆謂在家貞女為式叉摩那,這是錯誤的。閩南這邊,那年開元寺傳戒時,對於貞女不稱式叉摩那,只用貞女之名,這是很通;平常人多不解何者為式叉摩那,我現在略為解釋一下:
哪一種人可以受式叉摩那戒呢?要已受沙彌尼戒的人於十八歲時,受式叉摩那法,學習二年,然後再受比丘尼戒;因為佛制二十歲乃可受戒,於十八歲時,再學二年正當二十歲。於二年學習時,僧作羯磨,與學戒法;二年學畢乃可受比丘尼戒;但式叉摩那要學三法:一學根本法,——即四重戒。二學六法,——染心相觸,盜減五錢,斷畜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三學行法,——大尼諸戒,及威儀。
此僅是受學戒法,非另外得戒,故與他戒不同。以下講比丘戒。...(待續)
‧摘錄自‧《弘一大師講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