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裝已經證得聖果的比丘
如果犯戒,不能調御身口意時,與其接受他人的供養,不如吞赤焰熔熔的火紅鐵丸。
(偈308)
有一年,跋提發生飢荒,某些比丘為了要有足夠的食物,就假裝他們已經證得清靜聖果。村子裡的人不明就裡,卻相信、尊敬他們,而大量供養,只留下極少數的食物給自己。
結夏安居結束後,全國的比丘遵照當時的習慣,聚集起來,向佛陀頂禮問訊。這些跋提的比丘也來了。他們形色飽滿歡愉,其它地方的比丘則面黃飢瘦。佛陀垂詢所有的比丘如何結夏安居。他特別詢問來自跋提的這群比丘們,飢荒時,是否有獲得供養的問題?這群比丘回答說,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上,佛陀知道這群比丘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供養。為了藉機教誨他們,佛陀就問:「你們如何在飢荒期間,得到那麼多的供養來結夏安居?」這群比丘回答說,他們經過討論之後,決定作假,利用彼此之間的回答,來誤導村人,使村民以為他們都已經證得清靜聖果。佛陀馬上問他們,是否真正證得聖果?他們說沒有。佛陀於是告誡他們,如果名不符實,而接受信徒的供養,是不如法,而且很危險。
律學要略(6)
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儀法會講萬泉記錄
比丘戒:因時間很短,現在不能詳細說明,唯有幾句要緊話先略說之:
我們生此末法時代,沙彌戒與比丘戒皆是不能得的,原因甚多甚多!今且舉出一種來說,就是沒有能授沙彌戒比丘戒的人;若受沙彌戒,須二比丘授,比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授;倘若找不到比丘的話,不單比丘戒受不成,沙彌戒亦受不成。我有一句很傷心的話要對諸位講: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來,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至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如此怎樣能受沙彌比丘戒呢?既沒有能授戒的人,如何會得戒呢?我想諸位聽到這話,心中一定十分掃興;或以為既不得戒,我們白吃辛苦,不如早些回去好,何必在此辛辛苦苦做這種極無意味的事情呢?但如此懷疑是大不對的:我勸諸位應好好地、鎮靜地在此受沙彌戒比丘戒才是!雖不得戒,亦能種植善根,兼學種種威儀,豈不是好;又若想將來學律,必先掛名受沙彌比丘戒,否則以白衣學律,必受他人譏評:所以你們在這兒發心受沙彌比丘戒是很好的!
這次本寺諸位長老喚我來講律學大意,我感著有種種困難之點;這是什麼緣故?比方我在這兒,不依據佛所說的道理講,一味地隨順他人顧惜情面敷衍了事,豈不是我害了你們嗎!若依實在的話與你們講,又恐怕因此引起你們的懷疑;所以我覺著十分困難。因此不得已,對於諸位分作兩種說法:
(一) 老實不客氣地,必須要說明受戒真相,恐怕諸位出戒堂後,妄自稱為沙彌或比丘,致招重罪,那是不得了的事情!我有種比方,譬如:泉州這地方有司令官等,不識相的老百姓亦自稱我是司令官,如司令官等聽到,定遭不良結果,說不定有槍斃之危險!未得沙彌比丘戒者,妄自稱為沙彌或比丘,必定遭惡報,亦就是這個道理。我為著良心的驅使,所以要對諸位說老實話。
(二) 以現在人情習慣看起來,我總勸諸位受戒,掛個虛名,受後俾可學律;不然,定招他人誹謗之虞;這樣的說,諸位定必明瞭吧。
更進一層說,諸位中若有人真欲紹隆僧種,必須求得沙彌比丘戒者,亦有一種特別的方法;即是如蕅益大師禮占察懺儀,求得清淨輪相,即可得沙彌比丘戒;除此以外,無有辦法。故蕅益大師云:「末世欲得淨戒,捨此占察輪相之法,更無別途。」因為得清淨輪相之後,即可自誓總受菩薩戒而沙彌比丘戒皆包括在內,以後即可稱為菩薩比丘。禮占察懺得清淨輪相,雖是極不容易的事,倘諸位中有真發大心者,亦可奮力進行,這是我最希望你們的。以下說比丘尼戒:
比丘尼戒:現在不能詳說。依據佛制,比丘尼戒要重複受兩次;先依尼僧授本法,後請大僧正授,但正得戒時,是在大僧正授時;此法南宋以後已不能實行了。
最後說菩薩戒:...(待續)
‧摘錄自‧《弘一大師講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