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7

  更新日期: 2008/10/15 
(1) 本會開課中:
(每週皆有新增,歡迎點播下載)
課表 講  題 主講 影片
聲音

大佛頂首楞嚴經 居士熊琬
居士
  聲音檔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之四_入菩薩行章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唯識三十頌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南山律在家備覽 淨台法師淨台
法師
  聲音檔

大乘妙法蓮華經 淨台法師淨台
法師
rm 聲音檔
法華文句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摩訶止觀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唯識教觀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佛學入門 林金菊居士 林金菊
居士
rm 聲音檔

大般若經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
老師
rm 聲音檔
禪宗永嘉集 photo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穿越生死_藏傳佛教中
的死亡、中陰與轉世
翁仕杰居士翁仕杰
居士
聲音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居士熊琬居士   聲音檔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佛學進修課程_基礎佛法 李麗
居士
  聲音檔
華嚴之十玄六相及法界觀之探討 居士蔡玉鳳居士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影片檔 新增佛法影片檔
主講講  題備 註

淨空法師
再談如何契入佛境界 2000.新加坡
不聽老人言 吃虧
在眼前
-
如何幫助臨命終人
往生淨土
1999.新加坡
六度、六和敬 2000.12.
發財致富之道 -

習氣的力量

委婉說如法、有法益的話;實話實說;
不以言語觸怒他人的人,我稱之為婆羅門 (註)(偈408)

  比利陀婆遮尊者說話的口氣往往十分激動,他經常對人說:
「過來,你這個可憐蟲!」或者「走開,你這個可憐蟲!」等等。

  其他比丘向佛陀報怨他的態度。佛陀就請他來,勸誡他。佛陀並且透過神通得知,過去很多世時,比利陀婆遮尊都出生在深信婆羅門至上的婆羅門家中。

  佛陀說:「比丘們!不要因為他的言語而感覺受到冒犯。他說『可憐蟲』時,只是累世以來身為婆羅門所養成的習氣而已,並沒有惡意,他沒有傷害他人的意思,阿羅漢是不傷害別人的。」

:請參考故事「領悟佛法的人才是婆羅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弘一大師講演錄 

改習慣

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講

  吾人因多生以來之夙習,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環境之熏染,而自然現於身口者,名曰習慣。

  習慣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對於不善之習慣,而略稱之曰習慣。今依俗語而標題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矯正習慣為主。出家人亦爾。但近世出家人,惟尚談玄說妙。於自己微細之習慣,固置之不問。即自己一言一動,極粗顯易知之習慣,亦罕有加以注意者。可痛歎也。

  余於三十歲時,即覺知自己惡習慣太重,頗思盡力對治。出家以來,恒戰戰兢兢,不敢任情適意。但自愧惡習太重,二十年來,所矯正者百無一二。

  自今以後,願努力痛改。更願有緣諸道侶,亦皆奮袂興起,同致力於此也。

  吾人之習慣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臚列多條,而一時改正,則心勞而效少,以餘經驗言之,宜先舉一條乃至三四條,逐日努力檢點,既已改正,後再逐漸增加可耳。

  今春以來,有道侶數人,與餘同研律學,頗注意於改正習慣。數月以來,稍有成效,今願述其往事,以告諸公。但諸公欲自改其習慣,不必盡依此數條,盡可隨宜酌定。余今所述者、特為諸公作參考耳。

學律諸道侶,已改正習慣,有七條:

一、食不言:現時中等以上各寺院,皆有此制,故改正甚易。

二、不非時食
   初講律時,即由大眾自己發心,同持此戒。後來學者亦爾。遂成定例。

三、衣服樸素整齊
   或有舊制,色質未能合宜者,暫作內衣,外罩如法之服。

四、別修禮誦等課程
   每日除聽講、研究、抄寫、及隨寺眾課誦外,皆別自立禮誦等課程,盡力行之。或有每晨於佛前跪讀法華經者,或有讀華嚴經者,或有讀金剛經者,或每日念佛一萬以上者。

五、不閒談
   出家人每喜聚眾閒談,虛喪光陰,廢弛道業,可悲可痛!今諸道侶,已能漸除此習。每於食後、或傍晚、休息之時,皆於樹下簷邊,或經行、或端坐、若默誦佛號、若朗讀經文、若默然攝念。

六、不閱報
   各地日報,社會新聞欄中,關於殺盜淫妄等事,記載最詳。而淫欲諸事,尤描摹盡致。雖無淫欲之人,常閱報紙,亦必受其熏染,此為現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故學律諸道侶,近已自己發心不閱報紙。

七、常勞動
   出家人性多懶惰,不喜勞動。今學律諸道侶,皆已發心,每日掃除大殿及僧房檐下,並奮力作其他種種勞動之事。

以上已改正之習慣,共有七條。

尚有近來特實行改正之二條,亦附列於下:

一、食碗所剩飯粒
   印光法師最不喜此事。若見剩飯粒者、即當面痛訶斥之。所謂施主一粒米、恩重大如山也。但若爛粥爛面留滯碗上、不易除去者,則非此限。

二、坐時注意威儀
   垂足坐時、雙腿平列。不宜左右互相翹架,更不宜聳立或直伸。余於在家時、已改此習慣。且現代出家人普通之威儀,亦不許如此。想此習慣不難改正也。

  總之,學律諸道侶,改正習慣時,皆由自己發心。決無人出命令而禁止之也。

‧摘錄自‧《弘一大師講演錄》

(敬親)

崔孝芬奉嬸如母

叔嬸亦吾親必恭必敬 娣姒知相愛同氣同心

崔孝芬。字恭梓。南北朝,直隸博陵安平人也 (安平即今河北省安平縣)。平日侍奉叔父嬸母,與父母無異。旦夕率領弟孝暐等往問安。每出入必 稟告。及叔父 (名振) 去世。孝芬事叔母。 依然如故。家事不問大小。必聽命而後行。兄弟每當出行時,有所獲得之物 (如布帛等) 。則尺寸以上,皆奉之叔母,以為四時分給之用。其叔母慈視孝芬兄弟,亦不啻所生,即視子婦輩,亦無彼此厚薄之分。以故大小二十餘年。毫無間言,孝芬弟孝暐,奉其兄極盡恭順之禮。凡於坐食進退之祭。孝芬如不發言,則不敢先發。雞鳴即起。肅衣冠赴兄嫂處啟侯。承望顏色。一錢尺帛之微。皆不歸入私房。必俟吉凶有需。然後聚對分給。至於其妯娌間,相親相愛之情。較親姐妹猶有過之。衣履互著。有無互助。家庭之內。熙熙然。怡怡然。純屬一團祥和氣象。故當時博陵崔氏推為望族。言處家模範者,必首孝芬兄弟。足見孝弟天性。人雖凶頑,亦知敬孝子悌弟。世雖澆薄,未必盡鐵心石腸。為家長者,能以身作則。無有不相感而化者。蓋人性本善也。先輩贊孝芬兄弟詩云。諸父從來與父倫。須知叔母亦吾親。旨哉言乎。

冷盤班食譜

煙燻卷心

材料
  • 香菇----------------------- 4朵
  • 金菇------------------- 75公克
  • 胡蘿蔔---------------------- 75公克
  • 豆皮---------------------- 15張
  • 麵粉--------------------- 2湯匙
  • 茶葉--------------------- 2湯匙
  • 砂糖--------------------- 2湯匙
  • 白紙----------------------- 1張
調味料
  A:    B:
  
  • 醬油膏------------ 1/2湯匙
  • 糖-------------------- 1小匙
  • 胡椒粉---------------- 少許
 
  • 醬油膏--------------- 1湯匙
  • 鹽-------------------- 1小匙
  • 糖------------------ 1/4湯匙
  • 開水--------------- 1 1/2碗
  • 薑末--------------- 1/2湯匙
  • 香油----------------- 1湯匙
  • 冬菜末------------ 1/2湯匙
003
技巧
  1. 香菇切絲,胡蘿蔔切絲
  2. 鍋熱入油1湯匙,倒入香菇絲,胡蘿蔔絲及金菇炒香,再入調味料A炒拌均勻即可起鍋。
  3. 調味料B放於鍋中燒開備用。
  4. 準備一托盤,舖上豆皮淋上調味料B汁,舖上餡料,捲成長筒型,放入抹油托盤放入蒸籠蒸三分鐘,取出。
  5. 準備一炒鍋,舖上白紙,灑上麵粉、茶葉、紅糖,放上烤架(抹上油)放上已蒸好之豆皮卷,蓋緊鍋蓋,開中火燻三分鐘,取出,在豆皮卷上,抹上香油,放涼即可,切片排在盤上,圍上花飾上桌。
註:
1. 燻表面有微黃色即可,燻太久表面會苦。
2. 燻好,鍋蓋馬上沖水趁熱易洗乾淨,鍋底去除白紙,即乾淨。
‧摘錄自‧《護生素食》第一輯‧冷盤班食譜 /饒秋霞著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08/7/31

煩惱的解脫與佛法的修證 課程公告

原訂九月份開課,由上慧下廣法師,在每月雙週日上午,講授之《煩惱的解脫與佛法的修證》課程,因受辛樂克颱風及薔密颱風影響,改為 10/12 上午開課,特此公告周知,歡迎各位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不便之處,敬祈見諒。
 課程內容:煩惱的解脫與佛法的修證
 授課老師:慧廣法師
 上課地點:七樓教室
 上課時間:10/12 起雙週日 8:30 ~ 11:30
      (共6次: 10/12, 10/26, 11/9, 11/23, 12/14, 1/11)
 報名資格:凡有心於修行,具尊師重道、不故意缺課者,不限學歷、年齡、男女, 皆可報名。
 報名時間:10/12 上課時現場報名。
 課程內容:共三個月六次的禪修課程,講課與坐禪並進,引導學員認知煩惱的由 來,從而解除煩惱的生起。以實修為主,不作空談,將禪法以現代語言闡述,直接、簡要、自然,以修證生命的實相為主。
 講師簡介:慧廣法師,台灣省屏東縣人,民國四十二年生,於民國六十年間, 因看到禪宗書籍而進入佛門,六十八年禮上賢下頓老法師剃度出家。出版有十六種 佛法著作,曾於佛學院講授「禪宗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近年來於台灣及大陸主持過三十幾場禪七、禪三、禪二及禪修課程。

●課程異動
 
公告日期:2008/10/02

大般若經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五晚上,三樓講堂之《大般若經》課程,因為鄭石岩老師請假出國,故 12/1212/19 之課程暫停二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