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1

  更新日期: 2008/11/13 
(1) 本會開課中:
(每週皆有新增,歡迎點播下載)
課表 講  題 主講 影片
聲音

大佛頂首楞嚴經 居士熊琬
居士
  聲音檔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之四_入菩薩行章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唯識三十頌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南山律在家備覽 淨台法師淨台
法師
  聲音檔

大乘妙法蓮華經 淨台法師淨台
法師
rm 聲音檔
法華文句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摩訶止觀析津 photo振法
法師
rm 聲音檔
唯識教觀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佛學入門 林金菊居士 林金菊
居士
rm 聲音檔

大般若經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
老師
rm 聲音檔
禪宗永嘉集 photo簡豐文
居士
rm 聲音檔
穿越生死_藏傳佛教中
的死亡、中陰與轉世
翁仕杰居士翁仕杰
居士
聲音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居士熊琬居士   聲音檔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
居士
  聲音檔

佛學進修課程_基礎佛法 李麗
居士
  聲音檔
華嚴之十玄六相及法界觀之探討 居士蔡玉鳳居士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影片檔 新增佛法影片檔
主講講  題備 註

淨空法師
華藏世界品 2002.
(香港、澳洲)
無量壽經 1998.新加坡
(待續)
宇宙和平 2002.新加坡
不貪計身願 2000.新加坡
學佛問答-答香港參學同修系列 2007.香港
(待續)

儲藏米穀的比丘

阿羅漢不積聚 (註1),進食時如實知進食的意義 (註2)
阿羅漢以解脫為修行的目的,解脫即是空、無相 (註3)
阿羅漢不輪迴,如同鳥在天空飛,蹤跡不可覓。

  貝拉斯沙尊者到村子裡去化緣後,在回精舍的半路上,稍事停留並且吃完供養的食物。然後,他又回村子去化緣,直到化到足夠的食物,他才返回精舍去,把米穀加以乾燥,然後儲藏起來。這樣子,他就不需要每天都去化緣了,所以每隔幾天,當他出禪定時,只要把預存的米重新泡水後就可以再吃了。其他比丘對他儲藏食物的做法很不以為然,就向佛陀報告。佛陀明白,其他比丘若也跟進貝拉斯沙的做法,就會氾濫誤用,所以禁止比丘們儲藏食物。佛陀更忠告比丘們要保持簡單純樸的修行生活,不要有任何的物質束縛。

  至於貝拉斯沙本人,一來他儲藏食物是在不可以儲藏食物戒律制定之前,再者,他這麼做,不是由於貪心,而是想節省時間來禪修,所以佛陀就宣稱貝拉斯沙是無辜的,不必接受處罰。佛陀更進一步解釋說,阿羅漢不儲藏任務東西,同時,阿羅漢進食時,具有正確的觀照。

註1:積聚有二種:「業」和「四食」的積聚。「業」積聚會使人不斷輪迴。而「四食」積聚雖是生命的必須,但可能妨礙精神修持。

註2:根據論,阿羅漢在進食時,應正念現前,具足三種食觀:
  1. 知遍知: 確實明白食物的意義。
  2. 審察遍知:確實明白食物的卑微。
  3. 斷偏知: 滅盡進食的欲樂。

註3:涅槃是苦的解脫。因為不再貪瞋癡所以也稱之為「空」,而不是說一無所有或一切斷滅。涅槃是積極的,超越凡俗的境界,無法用世俗的文字加以敘述。涅槃是無相的,因為不再有貪的形相。阿羅漢在生前就證得涅槃而領略涅槃的喜悅。說阿羅漢死後仍然存在或不存在都不正確,因為涅槃既不是常見也不是斷見。涅槃時,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而且,除了愛欲之外,沒有任何寂滅。阿羅漢在今生即證得涅槃而領略無上的涅槃喜悅。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弘一大師講演錄 

佛法十疑略釋 (下)

戊寅十月六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講

八、佛法非廢棄慈善事業

  常人見僧尼唯知弘揚佛法,而於建立大規模之學校、醫院、善堂等利益社會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學佛法者廢棄慈善事業。此說不然。

  依佛經所載,布施有二種,一曰財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為主,故應多致力於弘揚佛法,而以餘力提倡他種慈善事業。若在家之佛徒,則財施與法施並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種種慈善事業,近年以來各地所發起建立之佛教學校、慈兒院、醫院、善堂、修橋、造涼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錢、施棺等事,皆時有所聞,但不如他教仗外國慈善家之財力所經營者規模闊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經濟學者,謂人人能生利,則人類生活發達,乃可共用幸福。因專注重於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於人類,此說亦不免誤會。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礙於職業,士農工商皆可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議。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觀之,似為極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蟲。但僧尼亦何嘗無事業,僧尼之事業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間接直接有真實大利益於人群者正無量矣。

十、佛法非說空以滅人世

  常人因佛經中說「五蘊皆空」「無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說空。若信佛法者多,將來人世必因之而消滅。此說不然。

  大乘佛法,皆說空及不空兩方面。雖有專說空時,其實亦含有不空之義。故須兼說空與不空兩方面,其義乃為完足。

  何謂空及不空。空者是無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業。雖知無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業,故空而不空。雖努力作救世之事業,而決不執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實瞭解,乃能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作種種之事業無有障礙也。

  又若能解此義,即知常人執著我相而作種種救世事業者,其能力薄,範圍小,時間促,不徹底。若欲能力強,範圍大,時間久,最徹底者,必須於佛法之空義十分瞭解,如是所做救世事業乃能圓滿成就也。

  故知所謂空者,即是於常人所執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後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後良好之建設乃得實現。

  信能如此,若云犧牲,必定真能犧性;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堅堅實實,勇猛精進而作去,乃可謂偉大,乃可謂徹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須向空上立腳,而再向不空上作去。豈是一味說空而消滅人世耶!

  以上所說之十疑及釋義,多是採取近人之說而敘述其大意。諸君聞此,應可免除種種之誤會。

  若佛法中之真義,至為繁廣,今未能詳說。惟冀諸君從此以後,發心研究佛法,請購佛書,隨時閱覽,久之自可洞明其義。是為余所厚望焉。

‧摘錄自‧ 《弘一大師講演錄》

明教禪師輔教編孝論

評孝章第四
聖人以精神乘變化而交為人畜,更古今混然芒乎。而世人未始自覺。故其視今牛羊,唯恐其是昔之父母精神之所來也。故戒於殺,不使暴一微物,篤於懷親也。諭今父母,則必於其道,唯恐其更生而陷神乎異類也。故其追父母於既往,則逮乎七世。為父母慮其未然,則逮乎更生,雖譎然駭世,而在道然也。天下苟以其不殺勸,則好生惡殺之訓,猶可以移風易俗也。天下苟以其陷神為父母慮,猶可以廣乎孝子慎終追遠之心也。況其於變化而得其實者也。校夫世之謂孝者,局一世而暗玄覽,求於人而不求於神。是不為遠,而孰為遠乎。是不為大,而孰為大乎。經曰。應生孝順心,愛護一切眾生,斯之謂也。

‧摘錄自‧《釋門真孝錄》張廣湉輯

中級A班食譜

芝麻脆菇

材料
  • 乾香菇---------------------- 50公克
    (選直徑約6公分,約12朵)
  • 芝麻------------------------ 1湯匙(炒熟)
  • 生菜------------------------ 4片(墊盤底)
  • 薑片------------------------ 5片
調味料
  • 醬油膏------------------------ 1湯匙
  • 醬油------------------------ 1/2湯匙
  • 糖---------------------------- 3湯匙
  • 黑醋------------------------ 1/2湯匙
  • 五香粉---------------------- 1/2小匙
  • 高湯------------------------ 1/2碗

  • 太白粉水---------------------- 1/3湯匙
  • 香油-------------------------- 1/2湯匙
作法
  1. 將香菇泡水發開,去蒂,擠乾水份。
  2. 用剪刀沿香菇邊剪成長條形(約 0.8 公分寬)。
  3. 將條形香菇沾上乾玉米粉拌勻,入中溫油鍋炸,小火慢炸,炸至泡沬小,約8分酥即可撈起。
  4. 鍋熱入油1湯匙,先下薑片爆香,再加入調味料A,再加太白粉水勾芡成濃稠汁滴上香油,再將炸酥香菇條下鍋翻炒均勻,最後灑上芝麻起鍋盛於盤上,生菜墊底及裝飾上桌。
‧摘錄自‧《護生素食》第一輯‧中級A班食譜 /饒秋霞著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08/11/20

弟子規研討班 課程公告

本會地下室教室(二),從 11/19 (三) 起,將由許乃老師,在每星期三下午,主講《弟子規研討班》課程,研討《弟子規》的內容意涵, 並以短劇等各種表演方式,透過家長與子女的互動,來探討如何將《弟子規》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歡迎父母家長、大眾蓮友,踴躍參加,共同培養兒童德育品行,奠立社會道德教育的基石。
授課老師:許乃老師
上課地點:地下室教室(二)
上課時間:11/19起每週三 (14:30~15:30 經文研討/15:30~16:30 表演互動)

公告日期:2008/11/21

初級靜坐班 招生簡章

一、授課老師:強帝瑪法師
二、內容:南傳 ANAPANNASATI 安那般那觀呼吸靜坐法。四念住。慈悲觀。
三、時間2008/12/2 起,每週二 19:30 ~ 21:00 (約三個月一期)
四、地點:本會十二樓佛堂
五、對象:一般社會大眾,有興趣學習初級靜坐者。
六、報名:報名表備索 (下載),請詳填後,面交或函寄本會
     (Fax: (02)2391-3415, E-mail:法務組)
七、備註:免學費。名額三十位。

公告日期:2008/10/23

大乘起信論述記 課程公告

本會每星期二晚上,地下室教室(二),自 12/16 起,將由吳道行老師開講《大乘起信論述記》,歡迎各位蓮友,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授課老師:吳道行居士
上課地點:地下室教室(二)
上課時間:每週二晚上 19:00 ~21:30
上課教材:【大乘起信論述記】慈舟老法師 述
參考資料:【大乘起信論疏記會閱】 續法法師 會編

公告日期:2008/11/18

楞嚴經正脈疏 課程公告

本會每星期四晚上,自 12/18 起,將由 阮貴良居士開講《楞嚴經正脈疏》,歡迎各位蓮友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楞嚴經正脈疏/明 交光真鑑法師 述】
授課老師:阮貴良居士
上課地點:七樓教室
上課時間:每週四 19:30 ~ 21:00
(原時段《觀音玄義記》課程將於 11/27 圓滿)

●課程異動
 
公告日期:2008/11/18

摩訶止觀研討班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五晚上,地下室教室(二)之《摩訶止觀研討班》課程,因為學員們參加 四念處內觀禪修活動, 11/2111/28 之課程各暫停一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日期:2008/11/06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四晚上,三樓講堂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課程,因為老師 悟夆法師請假,11/27 ~ 1/01 之課程暫停,2009/1/08 恢復上課,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公告日期:2008/10/02

大般若經 課程暫停公告

本會星期五晚上,三樓講堂之《大般若經》課程,因為鄭石岩老師請假出國,故 12/1212/19 之課程暫停二次,特此公告週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