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自信的比丘
鴿色的人身骸骨就像秋天散棄在地的葫蘆瓜,
所以,何必貪戀色身呢?
(偈 149)
一群比丘到林子裡去禪修,不久之後就進入禪定。這時候,他們認為已經脫離一切
感官欲望,而證得阿羅漢果了,就想回去向佛陀報告。但事實上,他們高估自己了。
當他們抵達精舍的外門時,佛陀告訴阿難:「這些比丘這時候來看我,得不到多大
的法益,叫他們先去墓園,再回來吧。」阿難向他們轉告佛陀的話,他們認為佛陀一切
智具足,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要他們如此做,就出發去墓園。
在墓園裡,他們看見腐爛的屍首(註)時,還能心平氣和地看待這些屍首,但當他
們看見剛死的屍首時,他們恐怖的發現,心中仍然有蠢蠢欲動的欲念。這時候,佛陀從
精舍看見他們的舉動,就放光,告誡他們:「比丘們!觀看屍首時,內心卻昇起欲望對
嗎?」
這些比丘察覺到一切感官欲望變化多端,難於調伏的性質後,徹底明白佛法。
註:屍首有十種相:
1.膨脹相 2.青瘀相 3.膿爛相 4.斷壞相 5.食殘相
6.散亂相 7.斬斫離散相 8.血塗相 9.蟲聚相 10.骸骨相
佛世時,以上十種相的屍首可以在墓地和停屍間找到,在這些地方的屍首都尚未掩埋或火化,所以野獸和鳥類經常來噉食。現在當然無法找到這些屍首,做為觀想的對象。
不夾雜
民十七年,其徒以其師所作之文與偈,持至太平寺,祈光為改削流通,又祈作序。光閱之,謂汝師到是有所悟者,但以禪淨宗旨不明,以禪為淨,以淨為禪。俾念佛者不致力於信願,而致力於參究。縱有所悟,由無信願,不能仗佛力往生西方。由未斷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脫死。汝要流通,我也不打破,汝自為之,我亦不為汝改削,亦不作序,汝印出來,也不要送我,我也不肯為汝施送,其人遂去。向大中書局排印數千本,從前之名不記得,大中書局老板,送光兩本,名禪淨言行錄。其偈居半,似有道理,但宗旨混濫,亦可令無知之人種善根,亦可令真修淨土人棄信願,此種書,光不肯干預。
有次,某位年輕僧眾遠從四川前來拜見印光大師,隨身帶著一本他師父的手稿,請求大師代為修改並寫序文,以便流通。大師詳閱後,對他說:
「令師對佛法倒是有所領悟,但是書中對於修禪或修淨土的宗旨並不明確,以修禪就是修淨土,以修淨土就同修禪,會使得念佛人不堅定自己對淨土的信願,而把重點放在修禪,這樣縱使有所領悟,也不能仗佛力往生西方。因為沒斷惑,又不能憑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將來難以成就。
你要流通這本書,我也無法阻止,你憑自己的力量去做。我不為你修改,也不寫序。書如果印了出來也不要送我,我不願意為你流通這本書。」
這位僧眾聽大師如此回應,也不便強求,於是就回去了。
後來,這本書由大中書局出版,書名是《禪淨言行錄》,書局老闆送兩本給大師,大師閱讀之後說:
「這本書的偈文所說禪淨的道理各居一半,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宗旨已經混淆;他是可以讓對佛法沒有真實了解的人種善根,但也會讓已經在念佛的人捨棄對淨土的信願。這種書,我是不會干預、流通的。」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敬三寶(三)
癸酉閏五月五日在泉州大開元寺講
第三 敬僧 略舉常人所應注意者數條
凡剃髮披袈裟者,皆是釋迦佛子,在家人見之,應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別持戒破戒。
若皈依三寶時,禮一出家人為師而作證明者,不可妄云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為僧,非皈依某一人,應於一切僧眾,若賢若愚,生平等心,至誠恭敬,尊之為師,自稱弟子。則與皈依僧伽之義,乃符合矣。
供養僧者亦爾。不可專供有德者,應於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獲極大之功德也。專贈一人功德小,供眾者功德大。
出家人若有過失,在家人聞之,萬不可輕言。此為佛所痛誡者,最宜慎之。
以上已略言敬三寶義竟。茲附有告者,廈門泉州神廟甚多,在家人敬神,每用豬雞等物。豈知神皆好善而惡殺,今殺豬雞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災耶。惟願自今以後,痛革此種習慣,凡敬神時,亦一例改用素食,則至善矣。
‧摘錄自‧《弘一大師講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