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波旬影響村民,使他們反對佛陀。
佛陀愉快安住,沒有種種煩惱障礙,
如同光音天,佛陀以法喜為食。(偈 200)
有一次,佛陀透過天眼,明白潘卡沙拉村的一群少女證得初果的機緣快要成熟,他就在該村落附近停留下來。有一天,這群少女在河邊沐浴完畢後,回到她們的村子,這時候,佛陀進城去化緣,但由於村民受到天魔波旬的影響,並沒有任何人供養佛陀。
佛陀在回程的路上遇見天魔波旬,他當下詢問佛陀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食物。佛陀明白是天魔波旬影響村民不要供養的,佛陀就說:
「你這邪惡的天魔波旬,造作這種惡行是愚蠢的。」
天魔波旬對佛陀的話充耳不聞,他心中想著,如果能誘使佛陀再進城去化緣,再次受到村民的奚落、侮辱,會是很好玩的事。就開口道:
「你一定餓了,回村落去吧,你一定會得到供養的。」
這時,這群少女剛好也達到,她們向佛陀敬禮問訊。天魔波旬當著她們的面,譏笑佛陀:「啊!喬達摩,既然你今早沒有得到任何供養,一定感受到飢餓的劇痛了吧!」
「天魔波旬啊!我們即使得不到任何食物,也是法喜充滿,如同在光音天,只生活在禪定的喜樂中。」佛陀如此回答他。
第一日 (4)
從此歷參五十餘員知識,隨聞隨證,自二住以至十地,歷四十位,最後於普賢菩薩處,蒙其開示加被威神之力,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即是等覺菩薩。
然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故知念佛法門,始自凡夫,亦可得入,終至等覺,亦不能超出其外。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從此之後,他就陸續參訪了五十幾位善知識,每一位善知識教他一法,他聽聞之後就立刻照著修行,不久就證得該法門,於是他就證入二住位,乃至證到十地之位。如此證了四十位階之後,最後他到了普賢菩薩處參訪,蒙受普賢菩薩的開示、加被及威神之力,而證到了和普賢菩薩及諸佛相等的地位,也就是證得等覺菩薩的地位。
然後普賢菩薩以十大誓願,引導歸向極樂世界,勸善財童子及華藏海會的諸法身大士,一起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便圓滿證得究竟之佛果。
由此可以得知,念佛法門是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修,而即使證到等覺菩薩之位的人,也一樣要修這個法門。所以念佛法門實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自己向上成就佛道,向下度化眾生,從初始發心到終成佛果的總持法門。所以能夠使九界的眾生同樣歸向,十方的諸佛共同讚歎,千萬的經典通通闡釋,萬千的論著全部宣揚。
‧摘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大師述/凡夫 白話譯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33)
◎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騖遠,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今生未遇通人。
◎ 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 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廬墓)
夏侯詳異禽弔孝
精誠所感瑞鳥來翔 仙佛同源會心不遠
夏侯詳。字叔業。南北朝梁時譙郡人也(譙郡今在安徽省西北毫縣,三國魏設此郡) 。史稱其生平事父極孝。能委曲承歡。父死廬墓。有三足雀(名金烏出海隅仙鳥也)連翼翔飛集於墓側。人稱為孝心所感召云。按南北朝時。人欲橫流。倫常不講。蕩檢踰閑。視為固然。寡廉鮮恥。稱曰達人。君臣之義。若存若亡。父子之親。不絕如縷。華夏幾同夷狄。人道將次滅絕。所以亂臣賊子。如侯景湘東王之類。
接踵而起。諺云。禮失而求諸野。叔業之孝感金烏。
有以夫。因憶前清光緒年間。長春縣有著名孝子王夢惺者。道號圓海。平日以做豆腐營業養母。母歿。即赴千山修道。後因不忍遠離母塚。遂返長。廬於墓側。苦修三年。每日僅以生米充飢。渴飲泉水。居墓側三年。見人不發一語。人爭傳為仙。有向其問事者。即以手在地上寫字以告。口不出言。後竟盤膝枯坐。化於母墳側。墓右有一塔。于某所修。據聞近數年來。靈應頗著。懸聯掛匾。香火極一時之盛。其母墓圍垣破磚瓦塊。皆當時孝子手自拾者。堆聚於此。並自植樹數株。枝葉蔚叢。蔭如傘蓋。極蒼古之大觀。古人嘗云。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余謂不但無不孝之忠臣。即了道悟玄。成佛作仙。亦未有不先向孝宇上做起者也。
一、彌陀要解(17)
「大本十念與寶王一念,應在平時?還是臨終呢?」
答:
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若無平時七日工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
(「大本」:係指《無量壽經》。「寶王」:係指《念佛三昧寶王論》。)
‧摘錄自‧《淨土十要》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問答擷錄》成時法師節要‧李圓淨居士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