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0

  更新日期: 2010-08-20 
(1) 本會開課中:
(每週皆有新增,歡迎點播下載)
課表 講  題 主講 影片
聲音

大佛頂首楞嚴經 居士熊琬居士 rm 聲音檔
佛陀本生
-大乘菩薩精神
宗譓法師   聲音檔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居士 rm 聲音檔
佛說阿彌陀經(已圓滿) 淨方法師淨方法師   聲音檔

如來藏思想概說 photo聖玄法師 rm 聲音檔
天台止觀析津 photo振法法師 rm 聲音檔
法華玄義 photo振法法師 rm 聲音檔
天台入門 photo振法法師 聲音檔
攝大乘論 廖誠麟居士廖誠麟居士   聲音檔

菩提道次第廣論
─道前基礎
photo淨雲法師   聲音檔
成唯識論 photo智懿法師 rm 聲音檔

妙法蓮華經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老師 rm rm
佛學入門 photo簡豐文居士 rm 聲音檔
剋毒孔雀
-藏傳修心密法
翁仕杰居士翁仕杰居士 聲音檔

真心與妄心 居士蔡玉鳳居士   聲音檔

佛學進修班
:大乘起信論
居士吳道行居士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2010/8 新增經書電子檔如下,歡迎下載!
書 名 下載檔案 (備註)
PDF DOC TXT
CH380-39  首楞嚴經玄義、經序指味疏、妙玄要旨、綱要、略要論 (合刊)
蕅益、諦閑等

2.4 MB

237 KB

130 KB

◎ 只寡欲,便無事;無事,心便澄然矣。

只要可以做到寡欲,就能感受無事掛心頭的清閒。無事掛心頭,心就如明鏡一片澄澈了。

‧摘錄自‧《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天魔波旬影響村民,使他們反對佛陀。

佛陀愉快安住,沒有種種煩惱障礙,
如同光音天,佛陀以法喜為食。(偈 200)

  有一次,佛陀透過天眼,明白潘卡沙拉村的一群少女證得初果的機緣快要成熟,他就在該村落附近停留下來。有一天,這群少女在河邊沐浴完畢後,回到她們的村子,這時候,佛陀進城去化緣,但由於村民受到天魔波旬的影響,並沒有任何人供養佛陀。

  佛陀在回程的路上遇見天魔波旬,他當下詢問佛陀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食物。佛陀明白是天魔波旬影響村民不要供養的,佛陀就說:
  「你這邪惡的天魔波旬,造作這種惡行是愚蠢的。」

  天魔波旬對佛陀的話充耳不聞,他心中想著,如果能誘使佛陀再進城去化緣,再次受到村民的奚落、侮辱,會是很好玩的事。就開口道:
  「你一定餓了,回村落去吧,你一定會得到供養的。」

  這時,這群少女剛好也達到,她們向佛陀敬禮問訊。天魔波旬當著她們的面,譏笑佛陀:「啊!喬達摩,既然你今早沒有得到任何供養,一定感受到飢餓的劇痛了吧!」

  「天魔波旬啊!我們即使得不到任何食物,也是法喜充滿,如同在光音天,只生活在禪定的喜樂中。」佛陀如此回答他。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第一日 (4)

  從此歷參五十餘員知識,隨聞隨證,自二住以至十地,歷四十位,最後於普賢菩薩處,蒙其開示加被威神之力,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即是等覺菩薩。

  然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故知念佛法門,始自凡夫,亦可得入,終至等覺,亦不能超出其外。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

  從此之後,他就陸續參訪了五十幾位善知識,每一位善知識教他一法,他聽聞之後就立刻照著修行,不久就證得該法門,於是他就證入二住位,乃至證到十地之位。如此證了四十位階之後,最後他到了普賢菩薩處參訪,蒙受普賢菩薩的開示、加被及威神之力,而證到了和普賢菩薩及諸佛相等的地位,也就是證得等覺菩薩的地位。

  然後普賢菩薩以十大誓願,引導歸向極樂世界,勸善財童子及華藏海會的諸法身大士,一起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便圓滿證得究竟之佛果。

  由此可以得知,念佛法門是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修,而即使證到等覺菩薩之位的人,也一樣要修這個法門。所以念佛法門實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自己向上成就佛道,向下度化眾生,從初始發心到終成佛果的總持法門。所以能夠使九界的眾生同樣歸向,十方的諸佛共同讚歎,千萬的經典通通闡釋,萬千的論著全部宣揚。

‧摘錄自‧《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大師述/凡夫 白話譯

印光大師的啟示  字字珠璣篇--印光法師法語精選(33)

◎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騖遠,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今生未遇通人。

◎ 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 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

‧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編述

(廬墓)

夏侯詳異禽弔孝

精誠所感瑞鳥來翔 仙佛同源會心不遠

  夏侯詳。字叔業。南北朝梁時譙郡人也(譙郡今在安徽省西北毫縣,三國魏設此郡) 。史稱其生平事父極孝。能委曲承歡。父死廬墓。有三足雀(名金烏出海隅仙鳥也)連翼翔飛集於墓側。人稱為孝心所感召云。按南北朝時。人欲橫流。倫常不講。蕩檢踰閑。視為固然。寡廉鮮恥。稱曰達人。君臣之義。若存若亡。父子之親。不絕如縷。華夏幾同夷狄。人道將次滅絕。所以亂臣賊子。如侯景湘東王之類。 接踵而起。諺云。禮失而求諸野。叔業之孝感金烏。

  有以夫。因憶前清光緒年間。長春縣有著名孝子王夢惺者。道號圓海。平日以做豆腐營業養母。母歿。即赴千山修道。後因不忍遠離母塚。遂返長。廬於墓側。苦修三年。每日僅以生米充飢。渴飲泉水。居墓側三年。見人不發一語。人爭傳為仙。有向其問事者。即以手在地上寫字以告。口不出言。後竟盤膝枯坐。化於母墳側。墓右有一塔。于某所修。據聞近數年來。靈應頗著。懸聯掛匾。香火極一時之盛。其母墓圍垣破磚瓦塊。皆當時孝子手自拾者。堆聚於此。並自植樹數株。枝葉蔚叢。蔭如傘蓋。極蒼古之大觀。古人嘗云。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余謂不但無不孝之忠臣。即了道悟玄。成佛作仙。亦未有不先向孝宇上做起者也。

淨土十要問答

 一、彌陀要解(17)

「大本十念與寶王一念,應在平時?還是臨終呢?」

答: 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若無平時七日工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

(「大本」:係指《無量壽經》。「寶王」:係指《念佛三昧寶王論》。)

‧摘錄自‧《淨土十要》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問答擷錄》成時法師節要‧李圓淨居士增補

●會務公告
 
公告日期:2010/8/12

中元節 佛前大供 課程公告

農曆七月十五日,國曆 8/24 (二) 為中元節,本會於當天早上 10:50 ,於十二樓佛堂,舉行『佛前大供』儀軌,將此功德迴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平,政通人和,現眷安樂,先亡超昇,法界含識,同圓種智。會後並提供午齋,供養與會蓮友,歡迎大眾踴躍參加。

●華藏園區
 

法華三昧懺七日專修 通啟

一、特色:所謂法華三昧專修-
   體解【無量義經】、熟讀【法華經】、實踐【普賢觀經】。
  全程誦得快、拜得勤、坐得穩、心得淨、法得用。
  不修此法,不入道場。既入道場,大眾一心一行。

二、主七法師:
恭請 法法師 主法

三、共修日期:
2010年10月4日(一) ~10月10日(日),共7天。
  (農曆8月27日 至 9月3日)

四、共修內容:
  每日誦一部法華經、禮六部法華三眛懺,禮拜960拜。請懺主自量其力,慎之!

五、懺主前行準備功課:
  功課完成日期:自 7月15日至9月30日
  1. 法華經七卷一部,共完成十部。約莫一週一部。
  2. 每日口念「一心頂禮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禮佛108拜。

( 詳細內容請參考>>全文 )

本師釋迦牟尼佛七
共修法會 通啟

一、主  旨   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度脫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及一切煩惱、成就無上佛果,應化世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結集而成三藏十二部經典、才有今日佛教住持三寶,普度眾生、離苦得樂,為佛弟子當念報佛恩。故本會舉辦精進釋迦牟尼佛七,依佛教示、受持八關齋戒、放下萬緣、專心修行,祈以佛力加被、法水蕩滌塵垢、剋期取證、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親見釋迦真身、毘盧遮那如來華藏世界、無量莊嚴之勝境,回向世界和平、人心向善、功德無量。
二、主七和尚恭請 興 律師 主法
三、共修日期9月9日(四)~9月15日(三),共7天。
四、共修內容早課、傳授八關齋戒、讚佛、繞佛、懺摩(拜願)、晚課、開示。
七、報名日期即日起至 額滿為止。
( 詳細內容請參考>>全文 )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10/8/18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課程公告

  本會每星期一下午,地下室教室(一),自9月6日起,將由 譓法師講授《勝思惟梵天所問經》,歡迎各位蓮友,踴躍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上課教材:『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 譯。
 授課老師:譓法師
 時間地點:每星期一下午 14:00~16:00。地下室教室(一)
 講師簡介:宗譓法師,大學時期就讀中國醫藥學院,參加醫王學社接觸佛法,民國七十六年在台中 上如下本法師座下出家,之後就讀福嚴佛學院高級部畢業、法光佛研所,以「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文本斠訂與演義初探」為畢業論文,後再考入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以「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及其傳播發展」為畢業論文;九十年起在法鼓山共修處及嚴寬祜文教基金會等處開始弘法,曾講授「從漢譯典籍阿含經探討佛子修行之道」等課程。


公告日期:2010/7/09

認識生命實相,解脫煩惱 禪修講座課程公告

本會七樓教室,從 2010年9月12日 起,將由上慧下廣法師,在每月第二及第四個星期日上午,講授《認識生命實相,解脫煩惱》禪修講座課程,歡迎各位同修蒞臨聽講,共參法益。
課程內容:
(1)生命的實相是什麼?(2)如何認識生命實相?(3)認識生命實相,為什麼能解脫煩惱?……。
這是一期三個月六次課程的禪修講座。以實修為主,不作空談,將禪法以現代語言闡述,直接、簡要、自然。
上課地點:本會七樓教室
上課時間:9月\12日、26,10月\10日、24日,11月\14日、28日,共6堂課,每月雙週日上午 8:40 ~ 11:40
上課資格:凡有心於修行,尊師重道、不故意缺課者,不限學歷、年齡,皆可報名。
報名方式:(一)電話報名:(02)28735541,0917179176陳明鈺居士;(二)現場報名。
老師簡介:慧廣法師,台灣省屏東縣人,民國四十二年生,於民國六十年間,因看到禪宗書籍而進入佛門,六十八年禮 上賢下頓老法師剃度出家。出版有十六種佛法著作,曾於佛學院講授「禪宗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於大學通識課講授禪宗禪修。近年來於台灣及大陸主持過四十幾場禪七、禪三、禪二及禪修課程。


公告日期:2010/8/09

無量壽經 課程公告

本會每星期二晚上,地下室教室(一) 自 9月14日 起,將由 淨方法師開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歡迎各位蓮友,蒞臨聽講,共參法益,成辦淨土資糧。
上課教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蓮居居士 會集
授課老師:方法師 (比丘尼)
上課地點:地下室教室(一)
上課時間:每週二晚上 19:30 ~21:00
講師簡介:淨方法師,出家後依止淨蓮法師學習佛法,對玅境長老,淨空老和尚,淨界法師及道證法師等善知識之教法,亦好樂聽聞,受諸大善知識之啟發頗多。發願精通三藏經論,恭慎學講,祈無愧於諸佛菩薩、祖師大德。

●課程異動
 
公告日期:2010/7/20

課程活動暫停一覽表

日期 星期 課程名稱 講師
8/22 慈悲三昧水懺 道怡法師
6/29 ~ 8/24 素食生機班 饒秋霞居士
7/01 ~ 8/26 初級烹飪班
中級烹飪班
7/07 ~ 8/25 兒童讀經班 許乃居士
7/30 ~ 9/03 剋毒孔雀-
藏傳修心密法
翁仕杰居士

修福積德造命法

~了凡四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是要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民國初年,淨宗印光大師,一生中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這本書約在百萬冊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對這部書的重視。不僅如此,而且還不斷提倡,教我們研究、實行、講說。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諸佛的法印。佛法是講原則,是講道理的。所以,佛經有五種人說,除佛之外,其餘弟子、天、仙、化人所說的,只要和佛說的宗旨一樣,不違背佛的原則,佛都承認它是佛經。

  我們看看這本書的內容,都是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等於佛經。佛是講理的,並不是只有佛自己說的,才稱為佛經。這就是佛教值得人尊敬,值得人讚歎的地方。因此凡是符合佛陀教育的原理、原則,我們都應該看成經典。尤其是這本書,經過祖師的證明,一再提倡,它是我們學佛的根基。不但是學佛的基礎,也是一般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創造命運是有一套學問,它是有理論、有方法的。這些理論方法就在這本書中。本書的分量雖然不多,但對於這方面確實掌握住綱領。所以我們想要改造命運,創造命運。乃至學佛真正有所成就,都要依本書的道理方法為基礎。可見本書對於我們學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

  近代虛雲老和尚在《參禪法要》裡面,提到修學佛法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一、深信因果。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要深深地相信,不能有絲毫的懷疑。
  二、嚴持戒律。戒律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們初學的人,不必在律學上斤斤計較,能把五戒十善持好就行了。不但是在家同修,就是出家同修,能將五戒十善持好就很好。明朝的蕅益大師,通宗通教,著作很多,在家律宗裡,他也算是一位律宗的大德,但他在戒學裡卻自稱是出家沙彌。他的學生成時法師,不敢跟老師比,就自稱出家優婆塞,就是守五戒。所以我們學佛能嚴守五戒就很好了。近代的弘一大師,也是嚴持五戒,自稱出家優婆塞。
  三、堅具信心。不能被外面邪知邪見所動搖。
  四、決定行門。八萬四千法門,我們選擇修那一門,決定行門以後,絕不輕易改變。

  具備這四個條件,才算是真正學佛。所以,這四個條件,可以說是我們今後弘法利生--不但是弘教,就是在宗門裡面,也是不能缺少的。總而言之,老和尚確確實實指出了今後弘宗演教的方向,這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

  在《四十華嚴》甘露火王這一章裡,提到了修學有六大綱領,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那是佛陀在華嚴會上所說的,任何世出世間的學問,都超越不了這六樁事,經文裡述說得非常詳細。甘露火王是一國之主,每天還會犯錯,他除了處理政事以外,還要抽一點時間來聽經。在宮廷裡有講堂,要請誰來講呢?總是一些有大智慧的大沙門、婆羅門,或者證了道果的聖人,請他們來演講。國王率領大臣們,天天都上課,習以為常。所講的內容,可歸納為六大類--
  什麼是善法?什麼是惡法?什麼是正法?什麼是邪法?那些法與我們有利益?那些法與我們有害?
  就是這六樁事情。世出世間學問,歸納起來亦不外這六樁事情,也就是教我們能辨別善惡、辨別正邪、辨別是非、認識利害。學問之道無他,如此而已。《了凡四訓》在這方面提出了相當正確的看法。

  「了凡四訓」是這本書的名字。「了凡」是寫這本書的人。「了凡」兩個字的「凡」字,有兩種說法。第一、是講到人。如果不是佛菩薩羅漢這些聖人,就是一個平常的「凡人」。「了」是明白、也是完結的意思。「了凡」就是明白做個平凡人是不夠的,應該要做最上等的人。就是說凡是平常人所動那些不好的念頭,要漸漸消除。所以稱作「了凡」。第二、就是指作者袁了凡先生。他是明朝人,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府的吳江縣。他是進士出身,做過寶坻縣知縣。他喜歡做善事,並且是信仰佛教的。因為他是一個大善人,所以大家都尊重他,稱他了凡先生。

  「四訓」是四種教訓,就是本書所說的四篇文章:第一是立命之學,第二是改過之法,第三是積善之方,第四是謙德之效。這是了凡先生把他讀書所得到的心得,以及他一生奉行「太上感應篇」的經驗,寫了這本書來教導他的兒子。所以此書是他的家訓。

cover
↑點選圖片可進入預覽
  開啟後:請將預覽視窗放最大 → 點選下方「自動翻頁」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