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2

  更新日期: 2010-11-12 
中觀講座 中觀講座
熊琬居士
2010/10/25
rm 聲音檔
論語講要
new 論語講要
陳春芳居士
2010/10/01
聲音檔
1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淨台法師
2010/10/04

rm 聲音檔
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簡豐文居士
2010/10/01
rm 聲音檔
37
new 三十七道品
鄭石岩老師
2010/11/05
rm 聲音檔
3 心經
廖誠麟居士
2010/9/25
聲音檔
熱門課程

開課
日期
主講講  題影片
聲音
2010/09/15 1
智懿法師
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 rm rm
2009/10/01 成唯識論 rm rm
2007/12/18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居士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rm 聲音檔
2010/05/05 廖誠麟居士
廖誠麟居士
攝大乘論   聲音檔
2010/01/08 鄭石岩老師
鄭石岩老師
妙法蓮華經
(已圓滿)
rm rm
2009/09/11 簡豐文居士
簡豐文居士
佛學入門
(已圓滿)
rm 聲音檔
(課程免費,歡迎隨時加入)
影片檔 新增佛法影片檔
主講講  題備 註

淨空老和尚
new 淨土大經解演義
(新增第141~150集)
2010. 香港•澳洲

年輕女孩誘惑比丘

惡念不斷,欲望熾然,追求歡樂的人,
貪愛不斷增長,煩惱(魔)因此繫縛更緊。 (偈 349)

棄除惡魔,觀身不淨,正念現前的人,
滌除所有的貪愛,不再為煩惱(魔)所繫縛。 (偈 350)

  有位比丘在城裡專為比丘興建的休息處進食。吃完之後,他到一戶人家去向一位年輕女子請水喝。這女子一眼接觸這位年輕比丘時,就深深愛上他,為了贏得他的歡心,她邀請比丘,只要口渴,隨時都可到她家要水喝。不久,她更進一步請比丘到她家應供。她告訴這比丘說:她想要的東西都不虞匱乏,但卻總是覺得孤單寂寞。比丘明白她話中的含意,也發現自己愈來愈迷戀她,於是非常厭煩出家的修行生活,而日漸憔悴。其他比丘就向佛陀報告這件事。

  佛陀告誡他:「比丘!仔細聽著,這年輕女子將是你毀滅的原因,一如在過去某一世時,她的所作所為一樣。那時候,你是一位優秀的弓箭手,她是你的夫人。有一天,你們一起外出旅遊時,遇見一夥搶匪.她卻愛上搶匪頭目,所以當你正與搶匪頭目奮戰時,她卻把你的劍交給搶匪頭目,而讓他迅速殺死你,她就是你喪生的原因。現在,她仍將毀滅你的修行生活。比丘!徹底拔除、消滅你心裡對這女子的欲望愛念吧!」

  這比丘從此努力精進,積極地清淨心念,希望能夠如實地領悟佛法。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第二日 (10)

  況殺生食肉之人,易起殺機。今世之刀兵災劫,皆由此而來。古語:「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世有許多人,雖明佛法道理,而視戒殺茹素為難行。

  民國十年,余往南京訪一友,其人請魏梅蓀見余,以信佛念佛,而不能喫素告。余令其熟讀文鈔中,南潯極樂寺修放生池數十遍,即能喫素矣。

  以其文先說生佛心性不二,次說歷劫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次引梵網、楞嚴、楞伽經文為證。

  熟讀深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魏居士未過二月,即絕不食肉矣。

  何況殺生吃肉的人,容易引起殺生的動機。今世的刀兵災難,都是因此而來的。古大德說:「想要知道世上刀兵的劫難,只要聽聽屠夫家裡半夜殺生的哀號聲就知道了。」世上有很多的人,雖然明白佛法的道理,但卻把戒殺吃素當做很難做到的事。

   民國十年時,我去南京拜訪一位朋友,這位朋友請魏梅蓀來見我。魏居士告訴我說,他信佛也念佛,但卻無法吃素。我就叫他熟讀我的文鈔中,南潯極樂寺修放生池疏這篇文章,只要讀數十遍之後,就一定能夠吃素的。

  這篇文章中先說眾生和諸佛的心性是一樣的,接著說歷劫以來大家互為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的互生關係,又互為怨家、對頭的互殺關係。最後引用梵網經、楞嚴經及楞伽經的經文來證明。

  在熟讀深思之後,不僅不忍心吃,而且也不敢吃了。魏居士讀後不到二個月,就再也不吃肉了。

•摘錄自•《五方便念佛門》附錄:"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大師述/凡夫 白話譯

淨土十要問答

 二、往生淨土懺願儀(05)

「為何"繫緣門"利益最大?」

答: 繫緣門者,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及憶淨土。譬如世人切事繫心,雖經歷語言去來坐臥種種作務,而不妨密憶,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應如是。或若失念,數數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楞嚴經云,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此繫心,任運常遮一切惡念。設欲作惡憶佛之故,惡不能成。縱使隨惡作惡業時,心常下軟。如身有香,自然離臭又復覺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如人遇難,求彼彊援,必得免脫。又若見他受苦時,以念佛心,憐憫於彼,願其離苦。若斷刑獄,以念佛故,生憫念心。雖依王法,當密作願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願生淨土,誓相救濟,凡歷一切境界,若善若惡。由心憶佛,皆心念作願。故普賢願王云,作一切惡,皆不成就,若作善業,皆悉和合,即此意爾。如是相續念佛在心,能辦一切淨因功德恐煩披覽,不復具說,誠哉此門,為益最大。

•摘錄自•《淨土十要》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問答擷錄》成時法師節要•李圓淨居士增補

(哀思)

王裒痛父廢蓼莪

繞墓呼阿母風雷息聲 抗刃守先塋精神不死

王裒。字偉元。晉時城陽營陵人也(城陽營陵今在山東省莒縣)。父名儀。高亮雅直。為晉文帝司馬。當東關之敗。文帝集僚佐問曰。今日戰事。覆軍折將。罪應歸誰。眾皆默然無語。儀抗聲曰。責在元帥一人。 文帝大怒曰。司馬乃以敗軍之罪。全歸於孤一人之身乎。立命推出斬之。眾皆股栗。裒少立志操。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甚偉。痛父死非命。故坐時從不西向。徵聘屢至。皆力辭不就。守喪時。為廬居於墓側。早晚手攀墓柏。俛仰哀嚎。啼淚揮濺樹上。樹為之枯。母性素畏雷聲。及母歿後。 每值陰雨。風雷交作。裒即至母墓所。遶墓而呼曰。阿母無恐。兒在此。雷聲不止。呼聲亦不止也。每讀詩經蓼莪篇。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二句。未嘗不往復循誦。淚下如雨。悲不自勝。裒時設帳授徒。弟子甚眾。因見先生對於蓼莪一篇。觸景生感。哀悲逾恆。遂相率不讀蓼莪。以免先生聞聲傷情。足徵裒之孝思感動人者深矣。後京師陷於賊。人勸裒速走避。裒以不忍拋棄父母墳墓,自尋安土。堅守不去。被賊執。其渠強迫令降。裒誓不屈。遂遇害。孝子烈士。王裒兼之矣。

◎ 處己接物,事上使下,皆當以敬為主。

一個人不論獨處、待人接物、侍奉長輩、指使晚輩、都要以「敬」為主。

•摘錄自•《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DharmaClass 

律宗

   為我國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其宗旨係奉持四分律之淨戒,而以一乘圓頓之妙理為旨歸。

  佛陀入滅後,弟子優婆離尊者結集律法,分八十次誦出,是即八十誦律,其後將之傳於五大尊者。其中,優婆鞠多復有五弟子,各就其根性於八十誦律中採集相近者各成一部,此即五部律。五部律中之曇無德部以隨說隨止而為一分,前後四度說竟,故稱四分律。一般所說之律宗,即指弘傳四分律之四分律宗,以曇無德為開祖,由唐代道宣(五九六~六六七)集其大成。除四分律外,傳入我國者尚有薩婆多部之十誦律、大眾部之摩訶僧祇律、彌沙塞部之五分律,迦葉遺部則僅傳戒本,廣律則始終未譯就。五部律中,於劉宋前傳來我國者即有三部。當時諸律雖均在我國弘揚,然光大而昌行於後代者,則唯四分律。

  魏文帝黃初三年(二二二),曇摩迦羅至洛陽,以我國僧眾僅剃除鬚髮、身著縵衣,而無律法之行持,乃誓弘律法,至魏少帝嘉平二年(二五0),方譯出僧祇戒本一卷,敦請十位梵僧立羯磨法,首開以十大僧傳戒本之先例,此即我國傳授戒法之始。北魏時,以慧光略疏四卷、智首大疏二十卷、法礪中疏十卷,號稱三要疏,三要疏為時人所習用,因之四分律宗之歷祖相承亦於焉產生,計有九祖:(一)法正尊者,即四分律主。(二)法時尊者,為我國四分律宗之初祖。(三)法聰尊者,為四分律第二祖。(四)道覆律師,作疏問答立義。(五)慧光律師,作四分章疏。(六)道雲律師。(七)道照律師。(八)智首律師,作廣疏二十卷。(九)道宣律師,作四分律行事鈔。

  自第六祖道雲起,開始分出流派,其門下有洪遵、道洪。洪遵傳洪淵,洪淵傳法礪,法礪居於相州,著四分律疏十卷,其系統稱「相部宗」。法礪再傳道成,道成傳滿意與懷素。滿意居西塔,弘揚法礪之「相部律」;懷素居東塔,弘揚「東塔律」。又第七祖道照傳智首,智首傳道宣,道宣久居終南山,而蔚成「南山律宗」。道宣雖為第九祖,然後來律宗興盛流衍,道宣遂被尊為南山律宗第一祖。

  道宣精通戒儀,博通法華、涅槃、楞伽、勝鬘等諸經之旨,著述極多,而以行事鈔、戒疏、業疏、拾毘尼義鈔、比丘尼鈔等,被後世尊為南山律宗五大部,四分律亦由之而大成,而與相部律、東塔律成鼎足之勢。

  滿意又授法大亮,大亮傳曇一。曇一宣講四分律凡三十五缽,兼弘相部律及南山律,復於道宣之行事鈔,撰作發正記,以闡揚其義理,使南山律宗大顯於後世,荊溪湛然、清涼澄觀皆曾從其門習律。我國初傳律法,係四律雜弘,無一中心準則,至道宣繼承智首之系統,專弘四分律,樹立佛徒之生活規範,四分律乃成我國律法之中心。而道宣所著之行事鈔,後人為之作註解者竟達一百餘家之多。

  於唐代時,律宗三家論諍不絕,其教義根本相異處在「戒體」。戒體者,受戒法時受者所發得,而領納於心中之法體。道宣之南山宗係依準成實論而立,故提倡「非色非心法戒體論」,法礪之相部宗依此說,亦提倡「非色非心法戒體論」;懷素之東塔宗以戒體為無表色,依俱舍論等而提倡「色法戒體論」;但是道宣以唯識宗義解釋四分,主張四分律本位雖係小乘,然與薩婆多律等不同,分通大乘,後二宗則皆主張四分律唯是小乘。相部、東塔二宗於唐後即日漸衰微,此後,所謂律宗實即指南山律宗。

  道宣弟子甚多,有周、大慈、文綱、名恪、秀、靈g、融濟及新羅之智仁等數十百人,以周律師(或謂秀律師)為南山律第二祖。文綱有弘景、崇業、道岸等弟子。弘景門人有一行、鑑真,鑑真嘗習南山鈔於融濟,習智首疏於義威、智全,開元年間(七一三~七四一),日僧榮叡、普照等來華,請鑑真東渡,歷十一年始達日本,弘傳律法,被尊為日本律宗之祖。

  其後南山律宗第十三祖臺州允堪律師(一00五~一0六一)曾就道宣之十部著作撰著會正記等之記解,世稱「十部記主」;第十五祖杭州元照律師(一0四八~一一一六)參究天台、淨土之學,作三大律部之記解,而成為一代律學名著,即資持記、行宗記、濟緣記等。然允堪之「會正記」與元照之「資持記」兩書所作之解釋往往各異,遂使南山宗分裂成會正、資持二宗。元、明兩代,律宗之傳承雖未中斷,然以典籍散佚之故,復見衰頹之象。明末清初,金陵(南京)古心律師登五臺山,感得文殊於雲端授戒,返歸金陵靈穀寺後即開戒說法,重興律宗,其法嗣三昧律師寂光於金陵東南之寶華山開闢道場,主持戒席先後達百餘壇,是為寶華山第一代。至太平天國之亂起,寶華山首當其衝,破壞甚鉅,亂後重建,每年戒壇仍常開,然南山一脈曾一度失其三大部。至清末,由徐蔚如從日本請歸,重刊於天津刻經處,但錯誤特多,弘一大師乃發誓願,以畢生精力研究戒法,護持南山律宗,遍考中外律叢,校正三大部及其他律藏,使南山律又大放厥光。

  又律宗之戒學概屬大乘之義,其種類可分通戒、別戒二類。通戒即攝律儀戒(斷諸惡)、攝善法戒(修諸善)、攝眾生戒(慈悲喜捨,利益一切眾生)等三聚淨戒;別戒為三千威儀乃至五百大戒等戒,別戒中每一戒,乃至一切諸行,均具足三聚淨戒。三聚淨戒攝盡萬行,總括眾德,定慧二學亦攝在其中而互相融即,此即律宗大乘一實圓頓之妙義。

•摘錄自•《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華藏園區
 

2011年兒童佛學生命教育營(冬令營)
招生簡章

主  旨培養學童珍惜愛護生命,建立和群樂觀,發掘自我潛能及積極進取之精神。
教授法師上聖下玄法師、上性下印法師。
對象、名額限國小五、六年級 共78名【國中生請勿報名】, (男生39名、女生39名)>>錄取者電話先通知,再寄報到通知單
活動日期100年1月24日(星期一)100年1月27日(星期四)
活動內容1認識實相,感恩惜福,正向思考,EQ高手,佛曲教唱,醫護常識,生命的感動,各種動靜兼備、寓教於樂之課程活動。
報名日期須事先報名,即日起至額滿止。 (報名表內每項請務必詳細填寫,並附照片一張)
報名方式 報名表下載,請詳細填寫後,貼上二吋照片、以函寄、Email
或面交:「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法務組收
電話:(02) 2395-1198EXT39; 傳真:(02) 2391-3415
E-mail: domestic@budaedu.org
費  用參加費用全免。

( 詳細內容請參考>>全文 )

2011年冬令大專青年佛學營
超脫-四聖諦

主  旨 1.認識佛學基本思想,2. 崇仰高僧行誼,3.體驗佛門生活。
時  間 100年 1 月15日(六)至 1月18日(二),共四天三夜。
對  象 大專在學青年 暨 35歲以下社會青年。
課程方式 1. 邀請法師、居士授課,並由學員討論提問。
2. 以演講、靜坐、拜佛、影片欣賞、討論座談等多種型態之方式學習,並安排簡易的佛教早晚課誦,以及佛曲教唱、健身活動等課程,平衡動靜,達到身心靈舒展之效。
費  用 全免。
報  名 即日起至99年 12月31日止。名額120名,報名表下載,請詳細填寫後:
1 E-mail報名,本會E-mail:doctrin@budaedu.org;
2.函寄本會「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法務組 收
3.親自報名:至本會三樓服務台,索表報名。
4.傳真報名:FAX:02)2391-3415 ; 錄取通知將會用E-mail或電話告知。

( 詳細內容請參考>>全文 )

彌陀佛七共修法會

一、主  旨:萬緣放下,剋期取證,淨念相續,成就一心不亂,念佛三昧。
二、主法法師:恭請恆光禪寺法師主七領眾,主七和尚:平 老法師
三、共修日期:2010年12月13日(一) 至 12月19日(日)(農曆十一月八日 至 十一月十四日)
四、共修內容
  1. 每日受持八關齋戒、恭誦阿彌陀經、彌陀聖號、讚偈、拜佛、繞佛、靜坐念佛。
  2.圓滿日舉行大回向、小蒙山施食。
五、共修地點:本會華藏教學園區 (台北縣深坑鄉)
( 詳細內容請參考>>全文 )

●最新課程
本會永久開設各種佛學課程,免費參加!(請參考>>課程表
公告日期:2010/10/29

楞嚴經共修 課程公告

  本會十二樓佛堂,自 11/06 起,每星期六,將由 源法師領眾《楞嚴經》共修,歡迎各位道友,蒞臨參加,共參法益。
共修內容
 上午:恭誦楞嚴經兩卷、午供。
 下午:恭誦楞嚴經三卷、持誦楞嚴咒、晚課。
 •兩個星期,恭誦圓滿一部楞嚴經 (共十卷)
領眾法師源法師,引法師。
共修地點:十二樓佛堂
共修時間:11月6日起,每週六 09:00 ~ 12:00; 13:30 ~ 18:00

●課程異動
 

停課一覽表

 
暫停日期 星期 課程名稱 講師
11/12 六祖壇經研習班 黃柏霖居士
11/13 真心與妄心 蔡玉鳳居士
11/12 ~ 01/14 掌中解脫 密寶法師
11/13 ~ 01/15 菩提道次第 觀修集要
11/13 ~ 01/15 菩提道次第 廣論
11/14 ~ 01/16 菩提道次第 略論
11/05 ~ 12/10 優婆塞戒經 道眾法師
12/04 ~ 12/11 楞嚴經共修 開源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