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公告
三學講堂
本會的教室中,有一處是位於本會隔壁的「三學講堂」,地址:杭州南路一段63號6F-1


佛陀教育電子報
 


假日佛學院第四屆簡介

法相宗

班導師:法緣法師

班導師簡介:
  法緣法師,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華梵大學文學院碩士、博士,於碩士研究與攻讀中觀般若佛學,於博士期間專研唯識佛學,曾獲第一屆如學禪師佛教文化博碩士論文獎,以及兩岸四地徵選的第二屆政大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優等獎,亦有〈論玄奘唯識佛學與宗派意識〉、〈從《成唯識論》探討前六識的認識性格與特色〉,以及〈論《成唯識論》對原始佛法「十二緣支」之繼承與開展〉等唯識領域專文;現任教於佛陀教育基金會,及龍山寺文化廣場講師。曾教授《成唯識論八識理論與應用》、《揭開心識輪迴奧祕---阿賴耶識》、《自我心牆的虛構與突破---末那識》、《「一切唯識」的境學理論與解脫意義》、《大智度論》、《中觀佛學》、《瑜伽師地論•攝事分》,以及《成就聖者/凡夫的抉擇-前六識》等課程,以及曾擔任佛陀教育基金會假日佛學院第二屈法相宗導師。

課程計畫說明:
  基於學習佛教理論為目標,以及趣向大解脫與大菩提為學習佛學教理的終極意義,現見於梅光羲著《法苑義林章唯識章註》,及日本諸多法師如釋善珠述撰《法苑義鏡》、釋清範抄作《五心義略記》、釋真興撰作《唯識義私記》、釋仲算撰作《賢聖義略問答》、釋基辨撰作《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都以諸多篇幅為《大乘法苑義林章》作相關及深度的闡釋,顯示出此《法苑義林章》受到學習者肯定與深入,及在佛教義理學上的重大價值;乃至現今的佛學研究不乏注意到此《法苑義林章》的豐富與完整理論性在唯識教學上的指導地位。
  總觀《法苑義林章》所攝及的教學內容可顯示在章名的名稱上,即是提綱挈領地把佛學法目即三乘專有關鍵名詞作歸納匯集稱為「法苑」,教理深義則通過重要法目而開展出多面向的理論研討、深入及融攝是為「義林」,建立了唯識佛學的理論體系。撰者如是架構設計可讓初學習者經過法目上定義熏習漸漸地直趣奧義,乃至衍生無量義理,亦可令久學習唯識者嚐試另種佛法風貌,乃至複習《成唯識論》及諸多大乘經典,如是鑑於《大乘法苑義林章》的豐富匯集及架構組織,因此作為本屆的教學教材,並且參考以上諸位法師及學者的相關註解,更能達到理解唯識佛學的教學效果。
  《大乘法苑義林章》總共有29章,本課程針對內容淺深及修學進路上設定為五類:基本、加行、修學、對治、圓滿法義作為教學進度的架構設計。


上課時間:每週六上午9:00-12:00。

課程計畫大綱

 

唯識理論:從基本佛教專有名詞趣向大解脫及大菩提的目標
課程大綱
授課內容
預定授課期數

基本法義1

〈總料簡章〉:一代佛教的歷史流傳與意義、佛法教授上的宗旨,及經由判教討論及經典依據標示唯識大乘為主流學習方向。
〈諸乘章〉:一乘與三乘從教理行果來討論,且抉擇出一乘的修學趣向。
〈諸藏章〉:概略述說三藏的成立。
〈十二分章〉:從十二分教的名稱及設定,進而了解佛教所有經論的相關佛學基本常識。

依教學進度安排

基本法義2

〈三寶章〉:介絕與認識了三寶的種類差異,及三寶的體性,以及解答了對於各種三寶觀點之問題。
〈歸敬章〉:指出對三寶的歸敬諸教有身敬、語敬及意敬上的不同,且統攝歸敬的體性表明歸依與敬意的內容。
〈三輪章〉:述說佛陀一代教化眾生的教授方式,且關係衍生三乘、三身的理論開展。
〈二十七賢聖章〉:介紹出聲聞乘的依循著佛法理論在實踐上的成果設定了二十七種層次,更能掌握到解脫道的實踐修証成績。

依教學進度安排

加行法義

〈大乘蘊界處章〉:佛教在世間的認識採用了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來介紹,且釐定名稱與體性,亦貫通融攝唯識五位百法法義詮釋。
〈五心章〉:指出唯識佛學在心識上的基本運作單位的完整構造,直接能夠觀察到心念上的每一個步驟而能斷不正確的心念,乃至培養出正確的心念,進而破除二執永斷二障。
〈五根章〉:概述佛教在心識活動上必須具備了基本的五種器官功能,以強化認識的正確性,且介紹出五根在特殊的訓練上功能成熟地展現了特異的應用效果,佛教特稱為天眼,天耳的微妙功效。
〈極微章〉:在內容上分別討論何種眼識的活動對象,且說明了佛教無極微理論,但施設了此概念的教化意義。
〈法處色章〉:此章以五種討論主題來介紹色法的其中一類,佛教設計了「法處所攝色」之名稱,此是學習者相當薄弱與欠缺的概念,此章的設計加強了學習者的理解。
〈大種造色章〉:表述了世間事物的內在製造質性,且解釋了四種質性,通過了四種內在的互動影響,而介紹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同時辨別與會通了佛教概念的十因在生起條件所扮演的角色意義。
〈表無表章〉:介紹佛教在認識境色上基本的其中之一個分類名稱為「表無表章」,先介紹與確定了「表色」及「無表色」的定義,再進而以律儀、三業等相關概念來討論。
〈四食章〉:介紹了一切生命體生存的基本攝取方式,通過且確定四食之基本定義與理論,進而討論世間的生命主體在生存需求上的攝取數量,更而影響到世間眾生是否束縛或者解脫的生活形態。

依教學進度安排

 

 

修學法義

〈二諦章〉:指出二諦是根本核心概念,從般若二諦開展整合出唯識四重二諦理論,融攝與全面建構了佛法的二諦思想。
〈唯識章〉:從唯識佛學的根本意趣建構了五重唯識觀,具有唯識佛學的特殊獨特的實踐意義。
〈三慧章〉:介紹出修學者必備的實踐之智慧及完整的實踐理論路線,且概述了智慧的體性及差別,以及其相應的活動範圍,且在唯識五種修學實踐階位上作了連接關係。
〈十因章〉:直接《成唯識論》的十因概念,可讓學習者複習其與四緣、十五依處、五果的內在相通義趣,進而深化佛教內在理論。
〈八解脫章〉:介紹佛教在解脫成就上的八種層次,進而分別解釋了各種解脫體性,以及活動範圍,且釐清了世間的解脫與佛教聖位的解脫。
〈勝定果章〉:此章介紹「法處所攝色」其中的一類色境,這是實踐者通過禪定的特殊訓練而展開的功能,且分析了專一深度純淨的定力功能是為佛教成就者的專業能力,及世間的專一不純淨的定力功能是為非佛教徒的特殊能力。

依教學進度安排

對治法義

〈六十二見章〉:指出了世間眾生及異教學派的各種不正確觀點。
〈二執章〉:指出修證的主要破除對象,作為對治的理論模型。
〈斷障章〉:指出修證的主要破除障礙,作為對治的理論模型。
〈破魔羅章〉:介紹世間普遍性應用的「魔」的語言概念,而指出佛教上此「魔」的界定是「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如是更能廣泛認識無法實踐的障礙之處。

依教學進度安排

圓滿法義

〈五果章〉:五果理論是唯識佛學的重要概念,通過相關的十因二因,四緣,十五依處的條件上討論而建立的成果,以及此五果是否染污或者純淨上的討論。
〈三身章〉:透過佛身的性質、三身差異,而綜合及概述經論的佛身理論,且依據唯識佛學經典及理論進而全面討論。
〈佛土章〉:藉由佛土體性、佛土形量及差異,及綜合佛教經論的各種淨土思想,而連結了彌陀淨土信仰,進而強化了淨土之理性與理論上的參考價值及意義。

依教學進度安排

  • 上課教材
    主教材:唐.窺基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大正藏》第45冊 No. 1861

 

  • 參考書籍
    梅光羲著《法苑義林章唯識章註》,新文豐出版社,民82年印行
    日本釋善珠述,《法苑義鏡》,《大正藏》第七十一冊 No. 2317
    日本釋清範抄,《五心義略記》,《大正藏》第七十一冊 No. 2318
    日本釋真興撰,《唯識義私記》,《大正藏》第七十一冊 No. 2319
    日本釋仲算撰,《法相宗賢聖義略問答》,《大正藏》第七十一冊 No. 2320
  • 日本釋基辨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大正藏》第七十一冊 No. 2323

 

media影音檔案請參考: 各屆學院講題:法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