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及其教法
佛陀教育電子報
 

佛法點滴: 善知識

  善知識是能教眾生遠離惡法修行善法的人。知識者,知其心識其形之義,知人乃朋友之義,非博知博識之謂,善者於我為益,導我於善道者。

《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
《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友」為善知識的異名。圓滿的善友,必須具足八種功德。
如《瑜伽師地論》二十五卷說:「云何名善友性?謂八因緣故,應知一切種圓滿善友性。何等為八?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

  1. 安住禁戒:即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脫律儀。於所學的所有學處,不虧身業,不虧語業,無缺無穿。
  2. 具足多聞:即於如來教法,多所聽聞通達。於開示講說時,於文義善巧;於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
  3. 能有所證:即能證四禪八定,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有過患想。又能證慈悲喜捨,或預流果等,六神通、八解脫等。
  4. 性多哀愍:即於諸眾生,常起哀憐悲愍,樂與其義、樂與其利、樂與甚樂、樂與安穩。
  5. 心無厭倦:即於弟子善能教導,於弟子善行,善能讚嘆鼓勵,性勤精進,為大眾宣說正法,不辭勞倦。
  6. 善能堪忍:他罵不報罵,他瞋不報瞋,他打不報打,他弄不報弄。於諸逼迫苦事,自推己過,以業之成熟為所依趣,終不於他發生憤恚,如是雖遭輕陵毀辱,堪能忍受,而其本都無改過,唯常於彼有情,思為利益。又能於修道等,堪忍寒熱飢渴,蚊虻風日等苦。
  7. 無有怖畏:處大眾中,說正法時,心無怯劣、聲無戰掉、辯無誤失、腋不流汗、身毛不豎,不為諸畏之所逼切。
  8. 語具圓滿:即成就極美妙的語言,甚顯瞭的語言,容易悟解的語言,眾生樂欲聽聞的語言,善辯善說,如是名為語具圓滿。

《大乘莊嚴經論親近品》更說具足十德為圓滿的善知識:「若善知識,具足十種功德者,應堪親近。何謂為十?一者調伏,二者寂靜,三者除惑,四者德增,五者有勇,六者經富,七覺真,八善說,九悲深,十離退。
 調伏者,與戒相應,由根調故。
 寂靜者,與定相應,由內攝故。
 除惑者,信念與慧相應,煩惱斷故。
 德增者,戒定慧具,不缺減故。
 有勇者,利益他時,不疲倦故。
 經富者,得多聞故。
 覺真者,了實義故。
 善說者,不顛倒故,
 悲深者,絕希望故。
 離退者,於一切時恭敬說故。」
此中十德,全為《瑜伽》八德為攝,僅名相開合有差別而已。

  於此時際,具足這樣圓滿德相的善知識,實不可得,若有具此十分之五德,或十分之三德,我們即當欣慶求為親近依止的善士了。